第32章 梨樹事件(1 / 3)

轉身回奉,張作霖再向吉林伸手。隻要孟恩遠還在吉林,張作霖的軍令在吉林就不能暢通,這讓張作霖感到如鯁在喉。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要想把東三省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必須把孟恩遠從吉林驅逐出去。於是,張作霖又開始了第二次嚐試。

現在他已擁有5個師的番號,另有劫軍火改編的7個旅(其中2個旅已編入張景惠的16師,3個旅編入由張作相兼任司令的奉天保安司令部----張作相自楊宇霆被革職後,繼任奉軍參謀長職務兼奉天講武堂堂長,自然,張漢卿的衛隊旅是不會算在正式軍隊編製中的)和徐、楊偷偷新收編的4個旅,共計5個師又9個旅的龐大軍隊。

老資格的孟恩遠不會心甘情願地擁護張作霖擔當東三省巡閱使,他看到張作霖的勢力逐年向三省伸展,內心充滿了緊張和恐懼。特別是張作霖登上東三省巡閱使高位,統攬了三省兵馬全權,單在名義上,已經可以把他吃得死死的,更加感受到了一種迫在眉睫的威脅。驚慌之中,他使出一個昏招,用濫發紙幣的辦法,擴軍備戰,以對付張作霖。結果,搞得吉林錢法紊亂,人心惶惶。再次讓張作霖把他的小辮子攥在了手心。

張作霖乘機以東三省巡閱使的名義,給北京政府大總統徐世昌去電報,指責孟恩遠在吉林財政方麵處理失當,濫用軍費,坐觀胡匪滋擾,請求處理孟恩遠。同時,他還發動社會力量,唆使吉林的反孟勢力控告孟恩遠縱兵殃民,並派代表赴京請願,要求將孟恩遠撤職查辦。

孟恩遠也向北京政府申辯,指出這是張作霖搞的陰謀。張作霖一邊向北京政府表白:“我張某人對孟恩遠毫無私怨,不過是將吉林公民的意見轉達中央而已。”一邊再次表示革除孟恩遠的決心。

其時,張作霖在東北的勢力漸強,北京政府為了籠絡住張作霖,隻好將孟恩遠免職。但皖係諸謀士擔心,這個巨頭一旦完全占有東三省,在北方已經沒有任何力量可以牽製其壯大,對皖係來說是如芒在背的巨大威脅。於是以總統徐世昌的名義向張作霖表示:如果按他的要求任命他的親信孫烈臣為吉林督軍,會遭到吉林軍民的強烈反感,抑或又會添出新亂子。因此北京政府“不得已”搞了個折衷,把奉係色彩比較淡的鮑貴卿調任吉林,而把孫烈臣安排到江省。以隔開奉、黑兩省的聯係,以機培植新的地方勢力分裂奉係,並以鮑的力量牽製奉係的發展。

然而孟恩遠接到革職命令後,十分氣憤,決心拒不接受北京政府的命令。他之前早聽到一些風聲,曾派秘書戴藝簣到北京大總統馮國璋處打聽虛實,馮說沒有這回事,勸孟不要聽謠言。可是不久謠言成了事實,孟恩遠接到命令後能不大為光火?他打電報質問內閣調動的理由,限三日內答複,否則吉林便宣布自主。

孟恩遠是直隸人,親家陸建章也是直係,孟的部隊多屬直隸子弟兵。由於陸建章之死,直係對皖係頗有警覺與不滿,這一來,吉林督軍的調動,牽連了直係、皖係的鬥爭,事件規格便變大了許多。為了表示強硬,孟恩遠派吉林混成旅旅長裴其勳為獨立軍總司令,並指使吉林各團體電請北京政府收回易督的成命。

在這種情況下,北京政府派薛鬆年到長春勸孟恩遠不要抵抗,答應他回京後另行委任他職。張作霖也派人籠絡孟恩遠的得力幹將高士儐,表示願意收其為門生,高士儐將來人趕了出去。

孟恩遠原已準備離開吉林赴京,但高士儐等人均不同意,紛紛鼓動孟恩遠發表獨立宣言,與張作霖武力對抗。孟恩遠本來就對吉林督軍的位置十分留戀,在高士儐的慫恿下,又動搖不定了。他錯誤地認為,此次免職是由於張作霖的搞鬼而非北京政府的本意,如果出兵與奉軍對峙,形成劍拔弩張、一觸即發之勢,或許政府會不忍生靈塗炭,同上次一樣,再次撤消免職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