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奉係初長成(上)(1 / 2)

代表近代工業水平的鋼鐵和煤炭產量,到1919年初,東北分別占全國總產量的85%和82%,是同期日本國的10%和15%,分別比東北新政前增加28%和35%。中日這一巨大差距正在顯著縮小,因為據日本關東軍情報總部傳來的消息,在黑龍江又有幾個百萬噸級的鐵礦及煤礦正被發現。

經過近1年半的努力,平齊線竣工並於1919年初正式通車,北滿鐵路自哈爾濱向東北沿鬆花江延至佳木斯。至此,吉林東北部以及黑龍江全省交通幹線四通八達,極大地提升了鬆花江流域經濟的發展。之所以能夠在財力明顯不足的時候完成這個大動作,鐵路沿線的百姓們出力甚多。張漢卿為解決資金嚴重不足的問題,發行了鐵路券。這個券除滿足日常生活必需外,其餘部分約定三年之後兌現,極大地節約了現金流。貧苦無著的老百姓起先對這個券不是太感冒,但是在人民黨派出的工作組下鄉入村宣傳後,因為分得土地從而對政府產生信任的農民們寧願相信這是真的,另外在能夠減少一個勞力口糧的吸引下,在農閑時間,可以看到上百萬人的務工人員忙乎在鐵路線上。用張漢卿的感慨說:“平齊線的竣工,是東北老百姓推出來的。”

因這些地方不在日本的傳統勢力範圍,隨著蘇俄勢力的漸漸下降,張作霖在實際上得到了比正史上同期遠多得多的實力。

正史上,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到20年代末30年代初,東北形成了亞洲第二國際大都市——哈爾濱,僅次於東京,遠強於上海。有34家外資銀行在哈端口開設分支機構,與巴黎、紐約等國際金融中心直接業務往來,哈端口的金融動態左右遠東的金融形勢。在哈爾濱的外國商業機構達 1809個。1926年,中國第一座廣播電台——哈爾濱廣播無線電台成立並開播;1928年,以出超實際利益比較,哈爾濱濱江海關穩坐全國六大海關頭把交椅,成為全國最大的麵粉生產和出口基地、酒精和啤酒生產基地;1928年5月,哈爾濱車站已經可以出售直達歐洲各城市的客票。此是後話。----節選自曲曉範先生的《近代東北城市的曆史變遷》

政治上,以張漢卿為主席的人民黨如雨後春筍般在各地建立了黨部,並在張作霖等的支持下控製了東北三省的議會,成為一支舉足輕重的政治勢力。雖然信奉“槍杆子裏麵出政權”的張作霖起初並未真正理解這些“秀才”的能力及作用,但是當“民主領袖”、“開明統帥”的桂冠完整地戴到他的頭上時,他卻比任何時候對人民黨的支持要來得更強烈,並“如願以償”地當上了黨的名譽主席。一手握槍的他,也能夠在公開場合大講特講民主的好處了。凡是他想做的事情,都以議會的名義去實施;凡是不滿意中央的決策,他也可以名言正順地用“有違東三省民意”的理由堂而皇之地將政令擋回去。他真真切切地嚐到了黨派政治的好處,這軟刀子要比武力反對的吃相好看得多了。

軍事上,由於財政的好轉,軍人的待遇能夠顯著提高。而軍人除可以得到津貼外,均可在籍貫地獲得免稅的10畝土地,極大地鼓舞了士氣。而裝備也鳥槍換炮,到1918年底,已有2個師裝備了師屬炮兵團。在歐戰結束後,張漢卿極力勸說張作霖聘請的原德國陸軍參謀部高級顧問發揮了重要作用。

有必要介紹一下這批顧問的來曆。德國適逢一戰戰敗,根據《凡爾賽條約》的規定,隻能擁有一支十萬人的軍隊,大量職業軍人被迫離開軍隊,這些除了軍事知識以外對於其它領域知識、技術一無所知的軍人,便成為各國(尤其是軍事領域較為落後的國家)爭相聘用的名師。但是,凡爾賽條約有明確規定不允許德國公民在外國軍隊擔任軍事顧問,而德國軍方則希望他們去外國擔任軍事顧問,以使這些退役人員能利用在國外軍隊服務的機會,獲取最新發展的軍事知識和技術,使德國軍隊不至於在軍事學術方麵出現斷層,同時更含有希望這些人員在以後歸國後能繼續在德國軍隊中服務的深意,所以德國軍方對這些人員遠赴國外擔任軍事顧問是暗中鼓勵與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