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即使奉係不插這一足,局麵也是一邊倒地向愛國的學生傾斜。但是人民黨要想真正在輿論上引導民眾、在精神上鼓舞民眾、在思想上領導民眾,借這個由頭向政府開火是最好的一著了。也用不著再擔心中央有任何抱複的舉動,經此一鬧,政府威信掃地,看來年的直皖大戰,皖係痛快淋漓地暫時退出曆史舞台就知道不是偶然的,因為其民心已經喪失了。
當然,奉係的發聲是經過充分準備的。在這個問題上,是時候發出自己的聲音,向世人宣告:奉係,已經成為與直係、皖係一道,構成民國北洋政府的三駕馬車,正式明確地登入了曆史舞台。
文事賴以武備。同日,張作霖奉天誓師。他慷慨激昂,麵對中外記者,直批段祺瑞政府為賣國政府,聲言東北聯省自治政府概不承認段政府所做任何有悖於中國之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之行為。同日,奉軍精銳第28師在汲金純帶領下沿京哈線向山海關一線運動,張景惠率領之新編陸軍第16師從駐地平頂山向古北口進發,湯玉麟第5師與馬龍潭第10師兩部新軍從元寶山區越過老哈河進攻熱河。
同日,段祺瑞政府查禁聯合會,並通電全國,免除張作霖的東三省巡閱使的職務,並與奉軍在山海關一線激戰。張作霖通電全國,不承認中央所做任何聲明,並派孫烈臣在山海關督軍。同日,奉軍總司令部發布以孫烈臣、張作相、吳俊升等高級將領聯名簽署的電文,拒不承認中央的命令並旗幟鮮明地宣布支持張作霖的決定。作為聲援,6月2日汲金純派一支精兵繞過正麵,從背後狠插皖軍後翼,皖軍敗退至遷安一線。
久被壓抑的民心得到爆發。6月5日,全國各大城市罷課、罷工、罷市,聲援北京學生的愛國運動。上海工人開始大規模罷工,以響應學生。上海日商的內外棉第三、第四、第五紗廠、日華紗廠、上海紗廠和商務印書館的工人全體罷工,參加罷工的有兩萬人以上。同日, 800餘名被監禁的學生獲釋。
6月6日,上海各界聯合會成立,反對開課、開市,並且聯合其它地區,告知上海罷工主張。通過上海的三罷運動,全國22個省150多個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在奉軍勢如破竹的軍事壓力下,三路皖軍潰敗,6月12日,湯玉麟戰勝皖係熱河都統薑桂題赤峰駐軍,搶先占領赤峰,一部沿老哈河南下,進攻寧城,威脅承德。馬龍潭部北進,相繼占領錫林郭勒盟,皖係察哈爾都統田中玉兵敗如山倒,閃電河以北旗縣盡失,遂退至多倫與薑桂題合兵死守。
6月25日張景惠在古北口擊敗皖軍倪嗣衝部,占領承德。而後向潮河一帶運動,佯攻密雲,實則欲以主力攻占豐寧,以掩抄多倫後路達到前後夾擊之計劃。緊急調來的皖係西北邊防軍司令徐樹錚識破奉軍企圖,先機固守豐寧,與張景惠對弈於雲霧山畔。然而這一切在7月14日南線汲金純部突破山海關後隻是曇花一現。
麵對奉軍咄咄逼人的攻勢,不得已的段祺瑞態度開始軟化。7月20日,北京新政府以靳雲鵬為總理,撤銷曹、章、陸職務以緩和奉軍攻勢。同時巴黎會場,中國代表拒絕簽字,不出席會場;而發電報告北京政府,說:“…不料大會專橫至此,…若再隱忍簽字,我國…將更無外交之可言。”
同日,張作霖下令奉軍停戰,委任湯玉麟為熱河特別區主席,省城為承德,湯兼任保安司令。以馬龍潭任察哈爾主席兼保安司令。為有效地掌控未來對外蒙古作戰略的支持,張漢卿力主在與蒙古邊境建城市,即為後來察哈爾之省城二連浩特。自此熱河、興安、察哈爾三省區軍政權力遂歸於東北聯省自治政府管轄,使東北與蒙古連成一片,張作霖東北聯省自治政府控有4省2區,勢力正式擴展到了關外。他現在占有天時、地利、人和之利,皖係無論在道義上還是在兵力準備上,都落了下風。張漢卿之所以敢大動特動,是準確地把握了國內局勢的發展。等到明年皖軍集合完畢,直皖大戰便正式敲鑼打鼓上場了,段祺瑞自顧尚無暇,怕是無法威脅奉軍了。
大總統徐世昌最終於9月15日以布告宣布“對德國戰爭態度,一律終止。”“五四運動”在現代中國曆史上第一次以未簽署不平等條約而永載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