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外蒙獨立事件(2 / 3)

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自治”的外蒙失去靠山,外蒙重回祖國的懷抱。1918年中國政府以防止蘇維埃主義擴散和西伯利亞局勢動蕩為由,駐軍庫倫。蘇俄政府雖在1919年初再次發表對華宣言,宣布廢除沙俄與中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但事實上繼續支持外蒙古獨立。同年,駐軍與外蒙上層達成《改善蒙古未來地位的64條》文件,要求取消自治,但此際西北邊防駐軍主力在段樹錚帶領下出蒙與奉軍在熱河交戰,蒙古空虛。北洋政府更迭之際,哲布尊丹巴活佛死心不改,蠢蠢欲動。後見段祺瑞政府因青島問題焦頭爛額,建立“大蒙古國”的念頭又湧上心頭。蘇維埃俄國趁機在7月25日發表對蒙古聲明,複稱外蒙古是一個獨立的國家,要求與之建立外交關係。但是蒙古三盟(車盟、圖盟、漢臣)王公聯名密呈庫倫鎮撫使陳毅,自願取消自治,恢複舊製。雙方爭鬥暗潮湧動,不可開交。

張漢卿清楚地知道,曆史上這一不起眼的舉動,雖然最終被皖係的徐樹錚出兵武力收回,但此舉使中國失去了外蒙古上層王公的人心。繼爾蒙古終於在1924年11月24日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正式從中國版圖分裂了出去。中華民國政府雖然一直拒絕承認,但是因此際直奉大戰的失敗,政府已經無力做幹涉,已造成既成事實無可挽回。繼後又發生日軍侵華,整個國家陷入大混亂,至此已無力回天。至1945年為得到蘇聯不幫助中共的承諾,蔣介石國民政府遂允許在同年10月舉行所謂公民投票(蘇軍亦參加投票),並正式承認其“獨立”,從此在法理上蒙古已經不屬於中國。

蘇聯亦曾在1921年先唆使原屬外蒙古的唐努烏梁海地區獨立,於1944年正式將其侵並,又將總麵積約17萬平方公裏的肥沃土地瓜分了出去。張漢卿每讀史至此,不禁“長使英雄淚滿襟”!

打開中國地圖,可以清晰地看出蒙古重要的地理位置:它的分裂形同把中國攔腰斬斷,從蒙古國到北京隻有600公裏的路程,直到張家口長城處一路無險可守。因為二連浩特到北京之間,隻有張家口南北才有山地做屏障,張家口以北幾乎是一馬平川。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蘇關係緊張的時候,據說前蘇聯部署在中蒙邊境的機械化、裝甲部隊最快3天可打到北京,逼迫中國牛人第一的毛偉人將全國1\/3的精銳部隊調集在北京近郊,即使這樣還在全國建立了幾個備用戰備司令部以備遷都後指揮之用。

外蒙古的重要戰略位置也一直為蘇俄所重視,難怪後來的斯大林幹脆對民國政府談判代表宋子文說:“老實告訴你,我之所以要外蒙古,完全是站在軍事的戰略觀點而要這塊地方的。倘使有一個軍事力量,從外蒙古向蘇聯進攻,西伯利亞鐵路一被切斷,俄國就完了。”而如果中國擁有蒙古,廣闊的西伯利亞大鐵路數千公裏均直接受到威脅。中國軍隊任意斷了一處,將使蘇俄無法對遠東地區進行補給和支援,最終能否繼續守住遠東尚在五五之數。

同樣因為這個原因,國民黨去勢後,新中國領導人毛爺爺曾主動問蘇聯代表如何對待外蒙和內蒙的統一。蘇聯代表回答說:“我們不主張這樣的統一,因為這可能導致中國失去一大塊領土。”毛爺爺認為外蒙和內蒙可以聯合起來並入中國版圖,蘇聯代表對他說,“這是不可能的,因為蒙古人民共和國已享有獨立,日本投降之後中國政府承認了外蒙的獨立。蒙古人民共和國有自己的軍隊,有自己的文化,以及文化和經濟發展的道路,它早就領略了獨立的滋味,任何時候都未必會自願放棄獨立。如果什麼時候它和內蒙合並,那一定是成立統一的獨立的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