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頓了蒙古之後,張漢卿組建“安定西北軍”,簡稱“安西軍”,自任總司令,以討伐張廣建、安定西北為名。他請調駐守奉天丹東一線的第1師韓麟春及宋九齡、齊恩銘兩個獨立旅為“安西軍”主力。於11月20日自蒙古翁金河穀召開兩路軍誓師。
韓麟春為奉軍第一員勇將,有智謀,而不拘小節。他提議在戰略上采取“速戰速決”;在戰術上采取“猛攻硬打”,其作戰要求是“殲滅敵軍主力”,作戰目的是“爭取全部勝利”。
為喧染軍勢,張漢卿油印了數千份《告西北將士書》,其中有言道:“本軍不分種族,不重地域,不論親疏,不問宗教,任賢用能,一本大公。吾率十萬雄兵,所向無敵。今觀朔方於掌上,取隴阪若探囊,投鞭黃河,指日可渡,飲馬青海,為期不遠。”以奉軍韓麟春全師為左路軍,經阿拉善盟進攻銀川。集合“安蒙軍”張誠德部騎兵旅2個團,與援後而至的奉軍宋九齡獨立旅、齊恩銘獨立旅,約2。5萬人為右路軍,以郭鬆齡為總指揮,沿居延海經弱水河進攻肅州與甘州作為佯攻。張漢卿隨左路軍行動。
之所以選擇以西北方向作為突破口是有原因的。
直皖戰爭前,皖係擁有北直隸(北京、天津、熱河、察哈爾)、山東、上海、安徽、陝西、福建等處,又挾中央正統之便,奉軍當然不敢公然以中央為敵,而且實力也不夠。所以北上呼倫貝爾為一良策,解決蒙古問題乃得民心之舉,但與實力增強並無顯著的作用。直到東北聯省自治政府以“五四運動”為契機,連克熱河、察哈爾,奉軍實力才在北方得以加強,但尚未形成對其它派係軍閥壓倒性的優勢。
此時直係正準備著對皖係的雷霆一擊:直隸,綏遠,長江三督江蘇、江西、湖北,正醞釀著一場巨大的戰爭。作為過來人,張漢卿清楚地知道明年的直皖戰爭勢不可免,而後在1922年發生的第一次直奉大戰以奉軍大敗而告終。雖然奉係在1924年卷土重來,一舉獲勝,但畢竟錯失良機----此時南方國民革命軍已坐大,終於北伐成功,然後又是新一輪混戰,倒讓日本趁機占了個便宜。
如何能在這一輪的爭戰中讓奉係獲得最大利益?張漢卿早在出兵外蒙古前就以商定後繼戰略:奉軍主力繞道蒙古,利用中央及地方無力顧及西北之大好時機,果斷拿下西北腹地甘肅,伺機窺視陝西、四川、新疆。
史上直皖大戰後,陝西就被直軍馮玉祥部所吞並,其後成就了馮的“西北軍”的榮耀。而四川,向有“天府之國”之美譽,是大西南的屏障。新疆幅員遼闊,在國內戰爭期間,則是戰略的大後方。此三處,皆是以戰養戰的好地方,隻要攻下任何一處,基本上不需要東北聯省自治政府千裏迢迢再作後勤方麵的補給了。而且自己在西北用兵,張作霖再不濟也不至於敢兩線作戰、出關作第一次直奉大戰的敗筆了。
民國初期的甘肅是大甘肅,到1928年才分成現在的寧夏、青海、甘肅三省。1919年時的甘肅督軍張廣建一向支持皖係,張廣建於1914年受袁世凱的委派,有袁氏為之撐腰,帶去1個混成旅的北洋軍,由於武器精良,憑借實力順利地接替了趙惟熙而出任甘肅都督兼民政長,督理甘肅軍政大權。更加緊了軍閥統治,為袁世凱控製西北、陰謀複辟帝製不遺餘力,因勸進有功,1915年12月21日被授予一等子爵。1916年袁世凱死後,皖係控製北京政權,以鄉誼靠攏皖係段祺瑞得以留任至今。
蘭州是曆屆中央政府統治大西北的基地,曆任甘肅督軍一般聽從中央政府,而置身於軍閥派混戰之外。所以皖係當政時期,張廣建就算皖係的人,直係當政時期,後任陸洪濤就算皖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