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一將難求之蔣柏裏(三)(2 / 2)

第二組是有“人”有“組織”而“物”不充備的,為英、為法、為德、為意、為日,以及歐洲諸小邦。這裏麵又可分為二種:

第一種如英如法,本國原料不足而能求得之於海外者。物的組織長於人的組織。

第二種如德如意,原料根本不夠,專靠人與組織來救濟。

第三組為有“人”有“物”而組織尚未健全者,為俄。大革命後,正向組織方麵走,這是世界軍事的基本形勢。

原料食糧一切不夠,經濟危險,國家就根本動搖,國民革命、軍隊也維持不住。所以現在要痛定思痛,深深了解了一條原理:是戰鬥力與經濟力之不可分。這原理的實行,就是‘自給自足’,不僅是買外國軍火不可以同外國打仗,就是吃外國米,也不配同人家打仗。凡是要用現金買的外國貨,雖價值不過一毫一厘,都要鄭重斟酌,能省則省,凡是一件事業,可以完全用國內的勞力及原料辦的,雖幾萬萬幾十萬萬盡量放膽做去。

我於民族之興衰,自世界有史以來以迄今日,發現一根本原則,曰‘生活條件與戰鬥條件一致則強,相離則弱,相反則亡’。

中國比日本相差者,為物及組織的劣勢。物者,少帥已經在做了。東北的三年經濟計劃,為物的充實奠定基礎。組織者,尚未被諸公所重視。現在我們奉係擁有10省之地,兵力也相應地分散在各地。一旦有大的戰事,則兵力不能集中,勢必有被各個擊破的可能。國防的部署,是自給自足,是在乎持久,而作戰的精神,卻在乎速決。

現在奉軍看來占有地盤廣大,然實則危機重重:直係磨刀霍霍,意欲卷土重來;日本人虎視眈眈,時有吞並東北之意。試問在坐諸公,如果日本猝發一擊,目前在東北各要隘有多少軍隊可以一戰?又有多大勝算?每次東北與日本或有爭端,日方輒以拒絕使用南滿鐵路為要挾。這樣一來,隻要在短期內集中到優勢兵力,必然瞞不過日人。所以日軍在東北可從容布局,而我軍則處處受到掣肘。

是以日本每逢軍事壓力則集中優勢兵力,而我方之麵對人力稍嫌不足。長久以往,懼日之風大增,是以逢與日方爭執處,政府即未行而落大風。至民間,則恨日與懼日並存。恨日者,為日人多行不法;懼日者,為政府不能有效維護民眾利益,輒以軟弱應對,久之讓日人驕橫之心日增,則我民眾懼日之心日長。

日軍是否為其所傳誦之不可戰勝?我看此言大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