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招商引資(下)(1 / 2)

作為東北新政的重要補充,張漢卿的招商引資計劃得到了眾多的關注,但是真正敢於毅然投入巨資的倒沒幾個。東北目前最需要的是注入大量的資金(搶來的黃金雖好,但坐吃山空總不是辦法,也不能持久),可是銀行業巨頭們對進入東北尚有疑慮。像修築鐵路、公路、港口、以後還有機場等設施,收回成本需較長的一段時間。東北目前日本人的勢力很強,日本財閥把持著幾乎全部工業生產,是否會造成行業競爭與衝突是個可預見的問題。加之民國時匪患嚴重,東北聯省自治政府能否穩定地存在尚是個疑團。東北新政能否得到民國民間資本(主要是北方)的支持,政府的信譽與保證至關重要。

該從什麼地方入手才能得到經濟界大佬們的支持呢?

原張作霖奉軍總參議楊宇霆因私自養兵事件被廢黜隱居天津近2年,本以為張作霖會因自己離去而政事不暢,一直等待再得重用。此時見奉係實力如日中天,與自己同為士官派的韓麟春一躍而晉升上將,並成為獨擋一麵的封疆大吏。自己一向看不起的郭鬆齡在短短一年時間內由少將而中將再上將,並成為節製關外奉軍的華北軍總司令部總參謀長,成為坐擁4個師的炙手可熱的軍政要員。而自己一貫的奉軍總參議的頭銜也讓一個過氣多年的蔣柏裏所奪走,自己在東北的影響似乎漸漸趨於平淡,非常焦急。終於撇下傲氣,按捺不住主動麵見張漢卿,願以在津期間所結識的關係,指引張漢卿拜會北方財政界、實業界的領袖人物,以求再次晉身之階。張漢卿素知楊之能,也早有使用他的計劃,當然不計前嫌,欣然為他說情。張作霖也自覺離不開這位身邊的“諸葛”,順水推舟要求楊宇霆戴罪立功,辦好張漢卿交待的事情。

楊宇霆如蒙大赦,為少帥積極奔走,他推薦張漢卿拜會周學熙。

周學熙曾是袁世凱內閣的財政部長與工藝局總辦,目前任中國實業銀行部經理,名下擁有15個企業,被北方工商業者奉為皋圭。他一生的閃光點便是成為民國初斯著名的“水泥大王”。

1906年周學熙籌建“啟新洋灰公司”,由於產品質量好,所以銷路很暢。啟新水泥很快被全國重大的建築工程所采用,津浦鐵路上的淮河鐵路橋、黃河大橋,京漢鐵路上的洛河鐵橋,北寧鐵路上的渭水鐵橋,以及青島、煙台、廈門、威海等地的海壩、碼頭,用的都是啟新生產的馬牌水泥;北京圖書館、輔仁大學、燕京大學、大陸銀行、交通銀行、河北體育館、上海郵政總局等當時的有名建築,也都是用馬牌水泥建造的。經過幾十年的風風雨雨,這些建築大部分仍然完好無損,與現代化的高樓大廈並肩挺立。外國商人、特別是日本商人為了爭奪中國水泥市場,與啟新公司展開了一場殊死的競爭大戰。日本商人仗著日本水泥產量高、質量好,又離中國最近,大量運到中國傾銷。為了擠垮啟新公司,他們孤注一擲,拚命壓低價格。他們的水泥在日本的銷售價是每袋2。97兩白銀,運來中國的運費合到每袋2。5兩白銀,但他們卻以每袋3兩白銀的價格出售,也就是說每賣出一袋就要虧損白銀2。47兩。這是一場不見刀光血影、沒有呐喊衝殺的戰爭。啟新公司也及時采取了應付措施,將原來每桶的售價2。25兩白銀降到1。55兩白銀,袋裝水泥從每包1兩白銀降到0。7兩白銀。由於周學熙十分重視生產設備的更新與改良,啟新公司的水泥生產在產量和質量上不斷提高,成本不斷降低,並且多次在國際賽會、博覽會及國內展覽會上獲得獎章和獎狀,所以日本商人那種自殺式的傾銷,最終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啟新公司壟斷中國的水泥市場達14年之久,銷量達到全國水泥總銷量的92%以上。啟新公司的成功,為多災多難的中國民族工業爭了光,也為中國人在國際上贏得了寶貴的榮譽。

他雖然早已耳聞少帥之名,但“民國四公子之一”這個名隻是風花雪月的名聲,並沒引起他半分重視。隻是去年的“安蒙軍”舉國稱讚的勝利,使他對這個年輕人有了些許尊敬,而不僅僅是看在“東北王”長公子的原因上。

不過不同於以往軍閥驕橫的態度,張漢卿對周學熙尊敬異常,尚未落座,張口便是“周老,學良冒昧來訪,隻是請得到周老的協助,做幾件利國利民的大事。”周學熙是從商場政界熟透了的鬼精明,與其跟他拐彎抹角,不如直來直往要更有效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