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同室操戈(1 / 2)

“倒王運動”主持人李書城親自代表鄂省聯絡上了張漢卿。

與陝西一牆之隔的湖北早就進入張漢卿的眼中。中國自古就有“湖廣熟,天下足”的說法,號稱 “九省通衢”的湖北人傑地靈,素有“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以形容其地方人之精明。當時省城武昌為首義之名城,居長江上遊,控南北交通樞紐,武昌倚恃長江天堅,易守難攻,青山以下的江麵由海軍防守,青山以上有各國租界,敵不能通過,武昌城臨江邊,強行渡江登岸,殊非易事。

漢陽兵工廠也是另一個重要因素:漢陽兵工廠素與奉天兵工廠、太原兵工廠並稱為民國三大兵工廠,雖然在軍工能力上現如今奉天已遠超漢陽,但是作為中國腹部的重要軍事補給基地,為各方所覦覬----抗戰中漢陽造步槍也是聲名赫赫。吳佩孚對直魯豫巡閱副使的職位並不感興趣,卻對鄂省情有獨鍾,也是看上了湖北的軍事潛力和財力物力。對西北人民軍來說,因蘭州兵工廠正在籌建中,而京漢鐵路、津浦鐵路都控製在直係手中,軍隊所需軍用物資均需從北京轉道歸綏,再經寧夏、陝北轉至蘭州各處,殊為不易。在武漢得手後,作為中國最早的一個兵工廠張漢卿的西北人民軍即有機會就近得到補充,從而形成持久戰鬥力。

經濟發展上,坐落在兩湖的漢冶萍公司為中國關內最大的鋼鐵公司,對發展工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件。自武昌以東長江上1000噸船隻可自由出海,具有良好的水運條件,因此也是英美等在長江勢力範圍的末站。其它還有重要的鐵路幹線京漢鐵路、粵漢鐵路的交點也在武漢(現時因但由於韶關至株洲段400多公裏因地形複雜、工程艱巨,粵漢鐵路隻延伸到株洲段,正史上株韶段一直拖延1936年才完成全部通車,當時號稱是中國鐵路工程建築標準高的鐵路。同時因武漢長江段鐵路輪渡開通,粵漢鐵路全線宣告接通),京漢即北京至漢口,粵漢即廣州至武昌,是中國最重要的一條南北方向鐵路幹線,其連接了六座省會,以及數十座大中城市,並與多條鐵路相接,在中國的國民經濟中起到了非同尋常的作用。

而且一旦鄂省歸於帳下,直係賴以縱橫中國政壇的兩大交通(也是經濟)支柱之一京漢鐵路即為直奉(人民軍)共有,宣告其在未來中原戰場快速運兵上的優勢化為烏有。

張漢卿為進軍湖北,籌措了好幾個月的時間,此時終於等到了。為使西北人民軍具備出兵的正義性,並盡可能不使鄂人產生反感,張漢卿與湖北代表李書城作了如下保證:

1。 驅王成功後,湖北全境實行“自治”,取消督軍,即刻舉行民選省長事宜﹔

2。 西北人民軍隻派一師駐節漢口,軍費由鄂省財政定額供給﹔

3。 西北人民軍隻要求取得漢陽兵工廠的管理權;

4。 西北人民軍會保證鄂省的治安及經濟穩定,及中外各方的在鄂利益。

5.除非政府請求,駐鄂軍絕不幹涉當地警、政事務;

6.駐鄂軍會與南北雙方及各方軍閥協商,保證湖北為中立地方,不受各方喧擾。

為最大限度吸引鄂軍,張漢卿派代表以直、奉不和為由,引誘湖南趙恒惕出兵北上,並許諾西北人民軍及奉軍當作為吳佩孚加入戰團的有力牽製。

此外,張漢卿還借許蘭洲回京“述職”的機會,派他與駐奉天的張作霖,天津的孫烈臣、郭鬆齡詳細溝通了華中的局勢,並要求華北軍作好一旦吳佩孚出兵即作沿京漢路、津浦路出兵掩其後路的決心。在預見到西北人民軍拿下湖北對奉軍實力上巨增的前景時,奉軍政各要員幾乎抓狂。張作霖連調了東北護路軍的兩個師即刻出關,作出了高壓姿態,以盡可能在南方開戰時使吳佩孚係人馬不敢輕動。

即使如此,陝、鄂邊境相距武漢路途遙遠,還有武當山區和荒無人煙的神農架橫亙,尚不算上縱橫交錯的江河湖泊,大的就有漢水、堵河、唐白河、天門河等,一路經十堰、襄樊、荊門、孝感均是地廣人稀,路程不下千裏。而直係則可通過京漢鐵路,隻須經陳家河、孝感、橫店廖廖數站便可直達漢口,然後以逸待勞,對孤軍深入的西北入鄂軍形成威脅。張漢卿一貫信奉“戰略上蔑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還沒自大到敢以區區兩個師抵擋南北直係軍隊的夾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