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武漢軍校(1 / 2)

自古湖南即有“無湘不成兵”之說,曾國藩首開湘軍之例,正史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僅湖南一地,出戰功赫赫將帥數百,可見湘人人才之盛。張漢卿因功敘賞,於學忠升少將旅長,負責在湘招募新兵。除將原湘軍2個師改編為1個師外,另招募了1個師,分別定為人民軍第8、第9師。

因為人民軍擴充太快,重要來源有直係、陝西靖國軍、河南鎮嵩軍、寧夏回兵、鄂軍、湘軍及機關報老奉係,各部體係混雜意識形態各異,不像東北奉軍本由一個體係演化而來。張漢卿平湘鄂,地盤大了許多,原有的西北人民軍兼有西北及華中的軍事存在,“西北人民軍”的叫法已不合時宜。

為將各股力量團結起來,張漢卿改組西北人民軍為中國人民軍,要求全體軍官士兵“聽黨的話,與人民血肉相連,無地域之分,無民族之見,精誠團結,統一祖國”。湘中戰事尚未平息,張漢卿即已安排奉天軍校一大批中高級教官兼程南下,一邊充實新成立各師的軍官隊伍,一邊擬成立武漢軍校。

在漢口諶家磯有一座造紙廠,業已停產,其院子很大,而空房很少。張漢卿以此為基礎,建立武漢軍校。10月1日奠基,次年2月15日完工,麵積約10000平方米。

軍校校本部是一座日字形的二層磚木結構、三路四進、回廊相通的樓房,軍校大門風格非常樸實,中央上方橫匾上“人民黨黨立武漢軍校”幾個大字,以排斥其它黨派在校內的地位,是張漢卿所書。在二門門口掛著一副對聯:“殺盡敵人方罷手,完成革命始回頭”,二門右側牆壁上,掛著張漢卿手書的“軍民魚水情”校訓。軍校大門彩樓兩旁掛有一副對聯:“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怕死,勿入斯門”,橫額為“革命者來”。

軍校由六個部門組成:政治、教育、訓練、管理、醫學,分為補給,分步兵、炮兵、工兵、輜重兵、憲兵、政治等科。首任校長由張漢卿親任,正式以五星紅旗為人民黨黨旗及人民軍軍旗,並顯示了少帥多才多藝的能力,親自“作詞、譜曲”製定了《人民黨武漢軍校校歌》:“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起來!起來!起來!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

這首鏗鏘嘹亮的歌曲,極有勢氣,反映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戰鬥意誌,又道出了久處列強壓迫下的全體中國人民的心聲,出台不久就廣為人民軍戰士熟悉,並在武漢的大街小巷傳唱。

從奉天軍校調過來的中高級教官很快就熟悉了武漢軍校的節奏,這些新式的軍官多是從各個正規軍校出身,又有在部隊指揮的經驗,少有軍閥習氣,因此頗得好評。張漢卿特別欣賞出關征蒙前特別留在奉天並主持軍校教導隊日常訓練的副隊長魏益三以及經多方延攬人才從四川老家守孝的後世號稱軍學泰鬥、曾任陸軍大學校長的楊傑。

經過兩年的鍛煉,魏益三軍銜已從少校升到上校,不過此上校非彼上校----奉天軍校教導隊隊長在之前是少帥兼任,在氣勢上比之一般少將也不遜多少。張漢卿此番將之調來,也是有讓他親自掌兵,新成立的第8師就是為他準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