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漢卿逐漸安頓了兩湖局麵後,下一步動作已擺上案頭。兩廣、雲貴鞭長莫及(湘南、湘西諸地尚未平服,張漢卿以新兵1個師及靳雲鶚旅圍剿中,一邊練兵,一邊既作為西南、華南的緩衝)。四川交通不便,且已四分五裂,短期難成氣候,倒是直係扼守北方心藏,背靠京畿,又擁有河南、河北人口大省,兵員充足,為心腹大患,是統一北方的重要勁敵。
張漢卿決意東進安徽兵力薄弱之地,而後據皖觀江浙滬,以取得在華東的重要財源支撐。此時安徽許世英主政期間所提出的反對賄選、撤督裁兵等的政策遇到了地方軍閥強有力的阻擾,皖爭迭起。
1921年10月許世英臨危受命,在安徽省擔任了第七屆省長。上任次年,即宣布了倪道烺等包辦的賄選省議員資格無效,進行重新改選,以支持全省各界人士反對第三屆省議會賄選的鬥爭。
1914年在袁世凱為複辟帝製而首次解散國會(全國議會)之前,安徽省議會已被北洋皖係軍閥、安徽都督倪嗣衝解散了,創全國解散議會之先例。1916年,袁紀洪憲帝製失敗,各省議會複活,皖省亦恢複省議會活動。1918年在第二屆省議會的選舉中,倪通過私黨“公益維持會”在幕後操縱,使所產生的108名議員中,十之八九皆倪氏私黨。第三屆省議會選舉,循例由“公益維持會”指定競選人,公開收買選票,偽造選舉冊,使第三屆省議員均為清一色的倪氏私黨,因而反對賄選成了安徽人民鬥爭的主要目標。在“六二”學潮推動下,社會各界組織了“澄清選舉團”,調查賄選情況,搜集證據,分別向就近的法院起訴。旅居滬、寧、京、津的同鄉團體,也紛紛馳電聲援。當時省長為聶憲藩,不敢召集省議會,恐輿倪嗣衝發生矛盾而辭職。倪的胞侄倪道烺則以40萬元巨款,買通國務總理靳雲鵬發表李兆珍為安徽省長。因李兆珍是倪嗣衝的幕僚,為倪道烺的老師。消息傳開,安慶市全城罷市,拒李風潮,很快波及全省。李兆珍隱匿在省署視事八天,則感到呆不下去,即宣布決不戀棧而離去。李兆珍被逐後,安徽旅京同鄉會提出“皖人治皖”的口號,並提議由許世英出任安徽省長。北京政府采納了此意見。
許世英於1921年10月底回皖擔任省長。他首先宣布第三屆省議會議員的資格有待法律解決,同時聲言公開民政、財政、維持教育經費等。當時的皖境,軍閥勢力盤根錯節,如不欲與其同流合汙,將處處棘手,寸步難行。許世英的表態,雖然受到了各界人士的歡迎,可是賄選議員在慌恐不安的同時,競群集安慶,先行發難,他們強迫新任政務廳長王淮琛召開省議會,王淮琛被迫辭職。接著賄選議員複自行公告於 1922年1月19日召開第三屆省議會。許世英則針鋒相對,以省長名義貼出公告,明令禁止。賄選議員不理,如期在該日下午三時開會,省府派警察廳長前往阻止,賄選議員不接受勸製,私推臨時主席、議長、副議長。許世英又揭告示,宣布“此種自由集會無效”,並電呈北京政府大總統、國務院、內務部、司法部。賄選議員這時一麵賄通許世英的左右僚屬及親戚故舊,對許威脅利誘;一麵電內務部控告許世英“違抗教令、破壞法律”,自稱自行集會行使職權,符合國際議會慣例。雙方各不相讓,各自派人赴京、津等地活動,霎時間,安徽政潮迭起,風浪滔天。許世英因同時整頓吏治,得罪了各縣的軍閥餘孽和饑鷹餓虎的爪牙,攻訐誹謗之聲由此四麵襲來。安慶城內,無是生非、無中生有地惡意中傷許世英的印刷品到處可見。麵臨這種情況,許世英沉穩應對,一方麵借公布賑撫情況之機,對社會流言誣陷,加以批駁;另一方麵繼續推動反賄選運動日益擴展,自1921年冬至1922年春,先後由法院判決無為、桐城、宿鬆、舒城、廣德等地第三屆議員資格無效。這時,諸賄選議員狗急逃牆,又分別去京、津、滬、寧、漢等地煽風點火,千方百計與許世英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