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對峙(2 / 2)

曹銳指天誓日地表示,他們兄弟決不會做出對親戚不利的事來。話說到這個份上,孫烈臣擺出三個條件來:“一、直軍撤回至原有防地;二、直奉兩部共管津浦線;三、響應民眾呼聲,在直係各省廢除督軍製。”作為回報,孫烈臣也透露,張作霖願支持曹錕為副總統,並保證其直魯豫巡閱使職務不變:“張大帥反對的隻是吳佩孚。”

箭在弦上,一觸即發,吳佩孚沒想到奉係反彈如此之大,不得已在13日發出通電,表達立場:“年來中央政局純由奉張把持,佩孚向不幹涉,即曹使亦從無絕對之主張。今日人退還膠濟線,魯地盜匪猖獗,吳某身為直魯豫巡閱副使,當以安民保境為第一要務,克日出兵,以平匪亂。所部當對人民秋毫無犯,以報桑梓。”

在重壓之下,曹錕也繼奉係決定辭去所兼河北督軍職務,並倡言直係各省各響應民意,早做決斷,為各路軍閥開了“好頭”。在軍事上,曹氏兄弟對奉軍的進逼,采取了節節退讓的作法。所有駐津直軍全部撤回保定,避免正麵接觸。奉軍在開進德州之前,駐德州的曹錕的七弟、直軍第二十六師師長曹鍈就棄職出走。曹錕派張國溶代理師長,並將該師撤回正定。曹錕還下令津浦路沿線直軍不得抵抗奉軍,所有營房和德州兵工廠一律交給奉軍。

張作霖此時也施放煙幕:“直奉本屬一家,北洋團體萬無破裂之理。”並下了一道手令,嚴禁天津奉軍損害曹家的一草一木。4月16日,奉軍前軍張宗昌率“外籍兵團”率先殺進德州,進入山東省境。

張漢卿也摩拳擦掌,準備迎接新一輪的勝利。在他看來,津浦鐵路及蘇浙滬的獲得,會使南北奉軍有效地連成一體,從整體上改變奉係在戰略上的態勢。

這一切,直係諸謀士看得清楚,急在心頭。無奈張漢卿力奪陝甘鄂皖,人民軍已成大勢;張作霖坐擁東三省和熱、察、綏、興四區及內外蒙古,先發製人。而直係本來力量雖可,但分為三派,尚有領軍人物曹錕左右搖擺,形不成統一意見,徒有虛名。

在吳佩孚看來,奉係是用“溫水煮青蛙”,慢慢將直係力量蠶食。偏偏直係精神領袖曹錕反應遲鈍,不願舍棄大好形勢而與奉係一搏,遂行退讓之策,而幻想能與奉係和平相處共據江山;而自己一係雖然力量較強,但由於地盤僅河南一省(趙倜雖然掛名督軍,根本不在自己眼裏,隨時可以替掉),發展後勁較小;直係“長江三督”已去其一(湖北王占元),餘下江西、江蘇各不相屬,內部已亂。在此之時,若不能齊心協力,真有累卵之危。

在奉軍進入山東境內後,曹錕也有醒悟。他自謂軍事不如吳佩孚,為表示直係團體一家,主動放棄軍權,自己準備傾身入政壇,全心全意盡到直係精神領袖的作用。於是,直、魯、豫三省軍事,皆歸於吳佩孚。統一指揮後的直係,重新煥發青春,複成為北方一支非同小可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