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張作霖手黑(2 / 2)

本來張漢卿想以南江蘇、北山東同時進兵,打倒直係旁支、實力較弱的田中玉、齊燮元,再一鼓作氣打垮直係,實現武力統一國家的構想,現在看來,好像是破滅了。

然而張漢卿清楚地知道曆史的大方向:20年代是各國休兵養息的時期,亞、歐、美各大國都沒有發動任何一場規模較大的戰爭。日本本來剛剛從日俄戰爭中恢複出來,卻又碰上了1920年的經濟危機,經過一年的衰敗,漸漸地經濟有了起色,根據曆史,他應該不會敢於、也沒有充足的力量發動大規模的戰爭的吧?這樣看來,日本的舉動是不是一種試探和故作姿態?

曆史上東北軍就是這樣一步一步忍讓,造成了日本人更大的野心。張漢卿現在掌權,他絕不允許這種情況再出現。曆史是不能假設的,也不能從頭來過。感謝上蒼給了他一個重頭來過的機會,他一定要把握住。

東北是奉係的傳統核心利益,那裏有全中國首屈一指的鐵路交通、礦業、鋼鐵製造業、煤炭工業、重工業,以及作為戰略物資的棉花、糧食產地。天津卻也是張漢卿建設理想中國的核心利益,那裏不僅有龐大的汽車廠、化工廠、機床廠、紡織工業、輕工業,還毗鄰張漢卿在秦皇島的核心軍工企業坦克、飛機研究及製造廠。東北亂不得、天津也亂不得。

真要真刀真槍地和日本人幹,以奉軍在東北、華北的實力,是可以完全消滅所有的關東軍、華北駐屯軍的,甚至日軍朝鮮軍2個師團也不在話下。即使日本新一輪的增兵,短期內也不至有大的變故的,經過幾年的軍事鍛煉,他對自己的軍工布局和東北軍事實力深信不疑。所顧慮的,是英美和直係。

太平洋海區的美國戰略核心利益線,就是從夏威夷到關島、菲律賓,再到馬六甲一線。在西太平洋海區,美國要保的關鍵目標是馬六甲海峽,這是不容他人染指的美國的核心利益。至於東北亞,成熟的美國政治家——比如20世紀前半葉的兩位羅斯福總統——並沒有對其傾注太多的資源。

20世紀初,繼羅斯福之後的塔夫脫總統向東北亞發起金融攻勢,這引起他的前任西奧多amp;#8226;羅斯福的不安。羅斯福對兒子長歎“可憐的塔夫脫”。他寫信並拜訪塔夫脫,告誡他:應將美國的有限國力用於力所能及且有重要利益的地方。他認為:亞洲大陸的利益對日本生死攸關,而美國在那裏的利益,特別是在滿洲的利益“實在不重要,而且美國人民也不會甘心為它冒導致衝突的最低限度的風險”。羅斯福對塔夫脫的理想主義“新計劃”大潑冷水說:當一個強大的國家有意不顧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而寧願使用武力時,“門戶開放”政策就毫無用處。當前除了口頭辯論外,美國並不具備和日本在東北亞進行大規模較量的實力。羅斯福言下之意是說美國不能將其有限的國防資源用於象東北亞這樣的非核心利益地帶。

所以在正史上,美國對日本在東北的軍事動態幾乎聽之任之,即使在九﹒一八時日本的行為已嚴重衝擊了“華盛頓條約”中關於“保證”尊重中國的主權與獨立,領土與行政的完整的協議。直到日本偷襲珍珠港、菲律賓等美國固有領土或控製地的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還曾設計從阿拉斯加借道蘇聯直擊日本,由此作戰路程短而且效力大。但最後富蘭克林amp;#8226;羅斯福還是選擇了從夏威夷到菲律賓的南線,其目的就是將有限有資源首先用於保障美國海上生命線;至於擊敗東北亞日軍的差事,即使在已掌握原子彈之後,馬歇爾等還是支持將它一古腦地交給了蘇聯人和中國人。這是因為東北亞並不是美國的關鍵利益。

所以奉軍在此時表現出對日本的強硬應該不會得到美國人的阻擋,英國利益本在長江流域,也不會過分在意東北、華北的局勢。在事關中國國家利益的當口,吳佩孚也是個愛國軍閥,雖然與奉係不和,根據此人在史上表現,應該不會在此時於背後捅一刀吧?

在此判斷下,張漢卿向張作霖發出密電,直指日本目前不具備進行一場大的戰爭的條件,奉軍各部應該予以迎頭痛擊。他一針見血地說:“日本在東北,是強盜行為。在天津,則是賊竊手段。一麵是搶搶奪奪,一麵是偷偷摸摸。打痛了,打贏了,和談方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