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戰爭與和平(上)(2 / 2)

日軍如此,漢奸們更沒好下場,自匪首曹華陽以下300餘人被當場擊斃,100餘人受大小不等傷口,隻有數十數個漏網之魚趁天黑爬了回去。此一役日本租界口血流滿地,屍橫遍野。

天津市民拍手稱快,日本人則灰頭鼠臉,自討沒趣。

同一時間在長春東北九台地方發生了一場大械鬥,以日軍小泉信也旅團轄下第一步兵聯隊(團級)與東北邊防軍於珍第30師一旅發生激戰。這一役東北軍有備而來,甚至運用了大炮。最後以日本兵丟下數十具屍體、逃回長春告終。

形勢越發緊張,有傳聞說日軍國內已緊急派遣了三個師團正運往中國,日本海軍也啟錨登航,大戰一觸即發。當此之際,張漢卿表示聲援,他在12日的全國通電中說:“中日戰端一起,則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同仇敵愾,共禦外侮。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廣受淩辱,是該自立、自強的時候了。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我堂堂中國空無人!學良親率人民軍全軍即日北上,為中國直立甘灑熱血。隻要四萬萬五千萬人民精誠團結,定讓日本帝國主義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他是首次提出“人民戰爭”的概念,也是首次公開叫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口號。為表明決心,切斷各派係在可能的對日戰爭中的退路,他還在電文中特別加注了一句話“戰端一起,言和即漢奸!”發出了自“五四運動”以來的中國最強音,為各地所傳唱。

人民黨也廣泛發動群眾,奉天、長春、哈爾濱、天津、北京、武漢、蘭州、西安、廣東、南昌、合肥、長沙等奉控各大城市及上海、南京掀起了抵製日貨、罷工等聲援活動。借此事件,狠狠打擊了日本在中國的勢力和國內經濟,也大大提高了奉軍及人民軍在國人中的地位。

12日下午1時,早已集結在蚌埠待命的華中人民軍精銳第4師登上列車,奔赴華北抗日的前線濟南,準備以強硬對抗強硬,結束日本在膠濟線的控製。魯督田中玉雖然知道人民軍來者不善,“請神進來送神難”,卻在“全民抗日”的當口不但不敢抗議,反而還要假惺惺地表示歡迎以及全力支持雲雲。多年以來千方百計都無法進入的直係側翼地盤,終於在此時打開了大門。張漢卿本來也就想借著這個由頭進入山東,也終於明白為什麼當初老蔣非要“攘外先安內”了:一著不慎,政權真的會旁落啊。

“國家統一委員會”也呼籲各黨派、各地方實力派別:在“國家統一”的前提下共禦外侮。

美國政府對中國東北局勢表示了憂慮,美英駐日大使在各自國內政府的指示下調停兩國爭端。在連續召開內閣緊急會議後,預見到中日戰爭可能是一場持久的消耗戰,日本並沒有做好全麵開戰的準備和計劃,日本政府不得不緩和局勢。15日,日本外務相發出了對時局的聲明:“日本政府從沒有、將來也不會對中國的領土提出所謂的非分之念。日本國將嚴格根據《華盛頓條約》約束本國軍人在滿洲、華北的行動,並恪守日本對保證中國主權及領土完整的義務。”

同日,駐長春日軍開始撤回關東州,奉天日軍也返回原軍營,天津日人及便衣隊也偃旗息鼓,東北及華北的局勢暫時緩和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