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曇花一現的潛流(1 / 2)

被削去兵權的閻錫山首先坐不住了,決定鋌而走險,在此時恢複晉軍實力。他暗暗聯絡奉係元老馬龍潭、萬福麟和剛剛通令被裁掉的衛戍區第16軍軍長張景惠。並派人渡過黃河,與即將被改編為新疆建設兵團的原靖國軍領袖、改編後的西北人民軍第6軍軍長胡景翼和擔任寧夏武警支隊司令的馬廷勷商談,準備以武力拒奉並拉孫中山上台。計劃是以突然襲擊的方式,殲滅或驅逐人民軍在西北的部隊,建立一個包括山西全省、陝西北部、甘肅、寧夏、綏遠在內的“西北國民革命政府”。“有誌於”加入此一集團的還有原馮玉祥部隊裏石友三、韓複渠等將領。

這其中張景惠上竄下跳,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

張景惠是久隨張作霖出生入死的奉係老將了,空有野心勃勃,卻在以少帥為首的新派勢力的角逐中漸漸被邊緣化。眼看得“外人”----張景惠把非奉係出身的將領統稱之----如蔣柏裏、於學忠,奉軍“小字輩”的郭鬆齡、薑登選、韓麟春都做了方麵大員,連與自己同期領兵的汲金純也成為諸侯,自己還是“默默無聞”一軍長,本就不滿。隻是張作霖對自己人內訌向來不假以好臉色,湯玉麟在當初叛離老帥投奔馮德麟,張作霖將其“雪藏”了五年之久,還最終由少帥以“貪汙腐化、草菅人命”為由槍斃,與舊夙有很大關係。

少帥對自己似有偏見----張漢卿始終不能忘懷其在正史上做了日本人的踏實走狗、偽滿總理大臣職務----將其軍隊放在北京遠郊的張北、歸綏,漸漸遠離政治中樞。此次裁兵,起初張景惠並沒有什麼意見,但當看到人民軍所裁的9個軍中隻有自己屬於老奉係時,不禁怒發衝冠。

所裁的9個軍中,有4個為直係改編的新兵軍,還有由華中魏益三所轄的學生軍----張景惠將武漢軍校畢業生為主的第8軍的稱呼、趙榮華的鄂軍第12軍半數、廣州軍區靳雲鶚所在的第11軍裁2個師,和靖國軍改編的西北人民軍第6軍一部,由陝、甘、綏雜牌軍改編的原許蘭州第5軍大部。

靳雲鄂為原國務總理靳雲鵬的弟弟,將其收編隻是權宜之計,隨著形勢的發展,再將此人留在地方而且是手握重兵的一方大員顯得不太合適。不過張漢卿可不做這卸磨殺驢之事----一堆朝廷大員的眼睛都盯著呢,他委升其為廣州軍區參謀長----這是實銜,不過得交卸軍長一職。

奉軍元老萬福麟、馬龍潭均手握重兵,萬更是掌管精銳的第29軍。但是他們都對張作霖忠心耿耿,毫無二心----以張作霖的感召力和目前的影響,即使他們想造反,也要看手下師、團長們答不答應。雖然張作相兼任沈陽軍區司令,但因為許多重大事項張作霖還是喜歡與他討論,特別是在孫烈臣病重期間。所以東北的事情均由萬福麟代理,馬龍潭更是兼任了“北大荒”建設兵團的司令----張漢卿已經非常明確地和他講起這個兵團的意義,使馬、萬二人分別感受到了老帥、少帥對他們的信任。

裁撤胡景翼的部隊是張漢卿立意而為之。胡景翼之所以同意將靖國軍交於人民軍是因為形勢所迫,即使在他升任人民軍第6軍軍長後仍然沒能忘記他的誓言。那要追溯到1912年秋,胡景翼夥同張義安、馮毓東東渡日本,進振武預備學堂學習軍事。經於右任、井勿幕的介紹,胡景翼有幸進入孫中山先生在日本舉辦的“浩然廬學社”學習,見到了他仰慕已久的孫中山先生。這成了胡景翼革命生涯中又一個新的轉折點。胡景翼對孫中山先生說:“來日我一定要打進北京城,請先生主持大計。”這誓言後來成為胡景翼將軍終生的奮鬥目標。結束了幾個月的“浩然廬學社”的學習生活,胡景翼準備回國。臨別時,孫中山先生握著胡景翼的手,說:“你的家鄉在陝西,陝西革命的大事就托給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