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閱(1 / 2)

本來要進行的國會選舉,因為這件事的發展便自然中止。一是各地諸侯認為奉係已成大局麵,參加所謂選舉隻是“為他人作嫁衣裳”,而且還使奉係執掌朝綱有了合法的外衣,因此多不熱心;但主要的原因還是張漢卿提議“緩稱王”而暫停選舉的進行,其目的還在堵日本人密謀侵略中國的嘴臉。

讓段祺瑞繼續在台上作傀儡,可以讓奉係在對外特別是對日外交上有緩衝的餘地:重大對華不利條約,繞過實際執掌政權的人民黨,將來完全可以廢除,責任在段;所有段點頭的大事,若人民黨不同意,實際上是不能生效的----自段執政以下,所有中央政府行政人員均是人民黨一手控製的。張作霖躲在段祺瑞的背後,其樂融融。

為了牽製日本在東北的動作,張漢卿試圖利用英、美來牽製日本。他不惜血本要將美國資本引進東北,請美國修建大通(大虎山到通遼)、沈海(沈陽到海龍)等鐵路和葫蘆島港口,而日本提出的增修吉(林)會(朝鮮會寧)鐵路和開礦、設廠、移民等,以及阻止中國在葫蘆島築港的要求,均未照辦,引起日本不滿。

山本再回北京,希望張作霖能夠把“京哈線”方案由密約變成公開正式協定,並在協定細目案(即具體條款)上再簽一個字,可是這次張作霖無論如何不肯就範了,他以段祺瑞才是國家元首為由,拒絕了簽字行為。

其實上次簽了一個“閱”,張作霖已經後悔得要命了。他知道這不是光築幾條路那麼簡單,鐵路周圍還有附屬地,可以像南滿鐵路那樣駐紮日軍,一旦連成片,東北就不是中國人的東北,而是日本人的東北了。本來在簽“閱”字時,張作霖就準備不認帳了,但他知道日本人很難纏,哪怕你就留根頭發絲在地上,他們都會撿起來“順藤摸瓜”,以後有得煩了。

果然,山本不依不饒地上門討債來了。張作霖便幹脆說:“我現在還不是一國元首,要是將這個公開,社會輿論太大,一定會出現‘國論鼎沸’的情景,到時,奉係就‘不能保持其現在的地位’了。我完蛋了,你有什麼好處嗎,誰來落實這個方案呢?”

山本想想也有道理,隻好硬著頭皮表示,“可以先把文字的事擱一邊,把文件精神真正落實下去才是王道”。 張作霖一聽:“這就對了嘛,這樣,我在中央沒法辦理,縣官不如現管,你去找小六子吧,他現在負責計劃委員會,舉凡交通、建設的規劃都是要經過他辦理的。”

山本來找張漢卿,說明來意。張漢卿心裏苦笑:“這便宜老爸,自己擺不平就推讓給兒子來頂,還一天到晚表現舔犢之情呢。”他現在主要精力已經放在不久後的對西南用兵上了,這煩神擾心的事,實在不想攙合。不過父子連心,老爸的心思,他是一清二楚的,無非是“拖”字而已,這還不簡單!

他對山本說:“京哈線本來就在規劃之中,不過具體事務還要由政府處理,您還是去政府詢問進度為好,我囑咐一下,他們一定會給你辦好的。”飛起一腳,球踢到行政委員會主席王永江那裏去了。

王永江跟隨這倆老少主子時間久了,自然心領神會,馬上也裝出一副老糊塗的樣子,推說自己這個不懂,那個不會,隨手就把這燙手的山芋扔給了更下麵的人。

更下麵的人沒法再往下麵推,於是你望望我,我望望你——還等什麼,咱們繼續踢皮球吧。

山本這回算吃足了“中國式辦公”的苦頭,窮忙半天,什麼也沒撈到。滿鐵蔫了,隻好再換政府直接出麵,這回換得是外務相次官芳澤。

芳澤從國內飛到北京,當天晚上就來求見張作霖,而且一坐下就賴著不肯走。張作霖也一直在那裏坐著,陪他。張作霖沒吭氣,芳澤一時無語,眼看時間不早,也沒法再磨蹭,好吧,話歸正題,“今晚來拜訪閣下的目的,就是希望能把鐵路的事給確定下來”。

說到關鍵點上,張作霖絕不含糊:“不是說了嗎,那是地方上的事,已經交給王永江辦了。怎麼,他還沒給辦好嗎?哦哦,我再幫你催催”。芳澤急了,又“地方地方”的,還嫌忽悠我不夠啊,不由脫口而出:“貴國不是有句古話嗎,‘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說的話你可不能不算數啊”。

老張一擺手,“快別,我不是你說的那個‘君子’,我過去是馬賊,是胡子!”

和老張坐一塊,“儒雅”的芳澤頗有點秀才遇上兵的味道,激將法既然不起作用,那就隻好來直接的——沒有我們的支持,你在北京是呆不住的。反過來就等於說,如果他們日本“支持”了,“呆在北京”就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