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黃浦江上的炮戰(2 / 3)

突然之間,江北岸5連的炮陣發出連串炮鳴聲,仿佛心有靈犀一般,這聲響感染了旁邊的同伴,同樣的呼嘯聲發出。一刹時,數十發炮彈似離弦之箭射向英艦,一發炮彈不偏不倚,正中“加德夫”號前炮塔,另一發則直接瞄準到了司令塔,艦長梅格當場斃命,潔白的海軍軍服像紅日一樣鮮豔。

緊急追查,5連炮長回複:因為距離太近了,聽到英艦的錨鏈聲,以為是英軍發炮,故而緊急還擊;夥伴回複:因為友伴還擊,以為英艦打炮,故而伴隨。總之,這是一場誤判斷,但責任無疑是英軍的,誰讓他們不聽警告呢?

當然現在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英國軍艦是否會善罷幹休呢?正當人民軍聚精會神準備第二輪炮擊並準備迎接英軍的複仇時,一名眼尖的觀察兵忽然吃驚地望著江中冉冉升起的一件白花花的東西,問:“那是什麼?”

是什麼?是英國軍艦升起的白襯衣!英國人慌不擇路,把白襯衣當作白旗掛了出來!

得到消息並親自確認的張自忠眼角濕潤了:不可一世的英帝國主義就這樣向自己舉起了白旗?這可是自鴉片戰爭開始以來破天荒的第一次呢!為了這一刻,粉身碎骨也值得!

隨軍的記者手急眼快,畫麵便被定格了。這個消息,很快被加印在上海各大報社緊急出版的免費號外上,讓悲痛中的上海市民抹去了淚水,讓中國人民挺起了腰杆,讓世界見證了中國輝煌的一刻!

懾於人民軍全副武裝的戒備,也聽到了人民軍炮擊英艦的消息,登陸吳淞口的英軍海軍陸戰隊沒敢做任何激進動作,悄悄地又返回原地,不帶走一片樹葉。

顏麵盡失的大英帝國感到必須做出點什麼表示才能挽回尊嚴,斯坦利amp;#8226;鮑德溫首相在英國下議院氣勢洶洶地表示要把一支強大的英國艦隊開進黃浦江裏。同日,英國駐華公使奉命向北京政府提出外交抗議,要求中國政府:

1、勒令上海駐軍撤出蘇州河以北,

2、嚴懲“不法”士兵及軍隊指揮官張自忠,

3、向英國道歉並賠償損失,

4、停止罷市,工人複工。

事件傳到北京,人民黨高層都是莫衷一是。但是張漢卿是憤怒異常,他表示:

1、上海駐軍為國家主權獨立之體現,不容討論;

2、英國巡捕房槍殺我無辜市民在先,槍擊我治安駐軍高級軍官在後,此事均為英人挑釁,一切責任均需英人負責,人民軍官兵身負守土之責,責無旁貸;

3、為免於製造更大衝突,英軍自即刻起立即停止炮擊及一切挑釁舉動,否則中國軍隊將會依法自衛並保證人民的安全。釀成更大事件,責任歸昝於英方,需由英人善後處理;

4、中英美三國立刻進行談判,待‘五卅慘案’依法懲處責任人後,再行談判複市、複工之舉。

這種種條件乃是張漢卿連夜擬就,他也與張作霖、張作相等首腦充分交談,擬定了“以大戰迫求和”的方針。在他對這段曆史的掌握來看,第一次大戰後原為世界金融中心及世界霸主的英國,在戰後雖然領土有所增加,但其對領土的控製力卻因戰爭的巨大傷亡與物資損失而大大削減,而其經濟亦因戰爭而大受影響,出現嚴重衰退,從此其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讓給了美國。這場大戰也削弱了法、意、德,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世界金融中心也由倫敦轉移到紐約。英國的種種囂張,不過是為了維持遙遙欲墜的日不落帝國的顏麵,說其色厲內荏一點都不為過。英國除了要維係龐大的殖民地,還要控製至關重要的大西洋和地中海,以及在歐洲控製法國和力圖崛起的德國,根本不可能遠涉重洋和中國進行一場大規模、傷國本的戰爭。而且人民軍雖然海上力量不及英國的一個零頭,卻擁有龐大的陸軍。依靠中國廣闊領土的縱深,中國大地已經沒有任何威脅到人民黨地位的力量了。更可貴的是,人民黨、人民軍已經擁有了最強大的支持力量,那就是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