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桶金(1 / 2)

這次倆人還是進的繡坊後院,梅掌櫃一看她們進來,眼睛立馬一亮。她可是聽自家男人說李家媳婦買了兩尺頭的繡布跟不少針線回去,甚至還有村裏人少用的銀色線軸,她暗自猜著估計是回去繡大件了。再加上梅家媳婦這兩個集都沒來領活兒,說不準也忙活那副繡品呢。

她沒見過李家媳婦的手藝,可對於那幾個花樣子卻是記憶猶新的。

讓身邊的夥計繼續給人算賬,她自己則跨了幾步單獨把林月娘倆人帶到了一邊兒的小跨院,也就是她跟她男人平日裏住著的地方。

林月娘估摸著這掌櫃的這麼激動,應該是猜出了自己帶了成品來。所以她也不矯情,剛在屋裏坐下,就從籃子裏拿出了疊的整整齊齊但一點沒壓出褶兒來的繡花底布。

這是按著小炕屏的尺寸繡的,若是勾邊鑲了邊框,也就一尺半寬。布料就是普通的緞子布,可這花樣子實在讓人咋舌。青緞地鬆鶴牡丹圖,這可在鎮子上還沒出現過的呢。

青綠色的草地上,還有鬆樹與單色牡丹,成群的白色仙鶴或是高飛或是嬉鬧,當真是喜人的很。針線很是細膩,根本打量不出露出的線腳來。

其實這繡法倒是簡單,就是尋常的細繡,並不足以讓眼光老道的梅掌櫃詫異,真正讓她愛不釋手的卻是線色的搭配跟著花樣的難得一見。

“掌櫃的,您再瞧瞧背麵。”林月娘看出了梅掌櫃的驚詫,也不提價格,隻出聲讓對方注意下細節。

梅掌櫃依話翻過了手裏的繡品,仔細一看,忍不住“咦”了一聲。這繡品雖然不是雙麵繡,可心思卻是奇巧的,在背麵細繡留下的零星線腳處竟然用銀線勾勒出了另一幅畫麵,相較於正麵圖案的細膩富有質感,背麵倒是簡單的多。

不過這還是梅掌櫃第一次見到不是雙麵繡而形成兩麵圖案的成品,單單是這獨一份,就值得她下次血本了。

梅掌櫃心思轉的也快,不問這是咋想到的,也沒指著打聽這花樣子是咋描出來的。她心裏可惦念著再過半月是鎮上夏員外的生辰了,夏家小姐早早就還是尋賀禮,還放出話來,哪家能拿出讓她滿意的禮物,日後她乃至整個夏家各方用度優先從誰家購置。

這可不是個小數目,不說夏家女眷多少,單是家丁仆人和莊子上的布匹用度,就能頂的上一個小繡坊布坊一年的出貨量呢。而自家正好是繡坊跟布坊一塊經營的。

眼前這個鬆鶴祝壽圖的寓意,可不就夠貼切的?

其實也不怪她把心思打到這上頭,這種獨一份的心思,別說她在鎮上從沒遇到過,隻怕縣城都沒幾個。他們這裏距繁華之地不近,可以說是有些偏遠,但凡從京城貴地流出幾件賣相極佳的繡品,還沒等到了這鎮子上,就會被各地大人老爺們看重。再者,給他們幾個膽子,他們也不敢跟縣丞家女眷搶購物件啊。

這夏家自然也是一樣,雖說在這鎮子上也算是數一數二的富有,可到底是商戶,士農工商,商為末。就算再有銀子,他也不得不給官家太太個臉麵,更不敢跟官家鬧翻不是?

梅掌櫃深吸一口氣,藏下不斷翻騰的心思。她也不開口給價,反倒耐著心思問林月娘打算要多少銀子出手。

對於有才藝傍身之人,她總要給幾分臉麵的,好來好往日後也能得了更多實惠。不得不說梅掌櫃兩口子能讓東家信任的把鋪子交給他們,也是有兩把刷子的。

林月娘也不是傻子,早在來之前,就跟梅嫂子打聽了鎮上其他繡坊的情況。甚至還在鎮子口溜達了兩家,去估摸各家現有繡品的價格。

“五十兩。”

所謂漫天要價就地還錢,林月娘也是有這個心思的。

可還沒等她準備好應對對方還價的說辭呢,梅掌櫃就拍板應了,還出門招了個夥計來讓他去前邊請了自家男人過來。

這讓林月娘有些傻眼了,而梅嫂子更是驚的手裏的茶碗都有些端不穩了。不過她倆對視一眼,誰都沒再說啥節外生枝的話。

前邊正撥拉著算盤珠子的繡坊掌櫃一聽小夥計的話,趕緊拍著腦門往後院走去。尋到了給夏家的賀禮?這可是天上掉餡餅的大好事兒,不管能不能成,都能在夏家跟前露臉呢。

繡坊掌櫃自然是相信自家婆娘的眼光的,而且他瞧著這也算是一件上好的樣式了,當下欣喜的去櫃台上拿了五十兩銀子。臨走時,還不斷囑咐林月娘跟梅嫂子有啥新樣式新繡品可以直接拿過來,他絕不壓價。為了套上這條關係,他婆娘還拉著倆人的手熱切的說著啥時候去家裏坐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