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可怕的是,算是掘開了一個口子,一旦有了這個先例,第二個,第三個,第無數個,還會遠嗎?
果然是狼來了。
其實,除了美國本土的電影獎項,歐洲也有蜚聲世界的三大電影節。再有一些國家地區的本國獎項……太多了,數不勝數。
所有電影節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口味十分高大上。換言之,評委們的口味在很多情況下與大眾品味是截然不同的,以至於獲獎的電影,大部分都是那種有深度的文藝片,至於那些爆米花商業大片,就算是票房炸彈又怎麼樣?人家照樣不鳥你。
但美國的金球獎,還有奧斯卡,其實還算是努力謀求商業與藝術的統一的。例如給那些票房炸彈頒發點技術獎什麼的。
最重要的是,因為它在全球的影響力太大了,全世界的電影人、明星都無法拒絕奧斯卡,即使是技術類獎項,或者幹脆就是刷提名,有份參與的電影都覺得與有榮焉。
但奧斯卡是美國人的奧斯卡,人家基本上不跟外語片玩,除了一個最佳外語片獎,很少會有外國電影能‘染指’其他獎項。
而不論是歐洲的三大電影節,還是其他的什麼入流不入流的電影節,均沒有奧斯卡這樣的影響力。好電影,好獎項,好資源——良性循環。
在完善的體製下,好萊塢的電影行業已經非常成熟了。
文藝片是用來刷逼格的,代表著電影人的良心。但商業片才是一個市場繁榮的基石。
如果是一部文藝片,別管它多麼的有深度,有內涵,有檔次,好萊塢眼睛都不會眨一下!
最多將最佳外語電影獎頒給它就好,反正每年一部,不給它還會給別人。
有差別嗎?
但它偏偏不是,偏偏是科幻商業大片!
去看了一遍電影版本,許多好萊塢的權利人士,金字塔頂端的那群人,都沉默了。
他們感覺到了巨大的壓力。
查了查這個郝英俊導演的履曆,才更是閃瞎氪金狗眼——尼瑪這竟然是他從業以來拍的第二部片子!第一部片子沒引進不知道,但看看它在中國國內的票房吧!對一個純新人來說,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然後就是第二部,得,竟然比第一部還要成功,還要轟動,都邁出國門走向世界了!
這樣一個導演……
這樣一個既年輕又有才華的導演。
他馬上就江郎才盡了……你們信嗎?不光不信,很多人瞬間都芒刺在背,覺得這個家夥看著不像是省油的燈,他很可能根本沒打算孤軍奮戰,要是搞一個高精尖的導演團隊出來,拍一堆類似水平的電影。嗬嗬,那可就精彩了。
總之,站在最高處,就要有這樣高瞻遠矚,高屋建瓴,走一步想三步的精神。畢竟,蛋糕是他們的,所不同的就是內部的劃分而已。結果現在有人不但想搶一塊吃吃,還尼瑪的嫌不夠過癮,打算照葫蘆畫瓢的自己另做一份了!
這個趨勢,太值得警惕了。
再說到這部電影。
就是因為以上種種複雜的心緒,美國的媒體就一股股的抽氣風來。一會兒萬馬齊喑,對這部電影視而不見,就是冷處理了,誰也沒催他們不是嗎?反正首周票房的確乏善可陳,裝傻也算是個好主意。
但或許有句話真的很有道理,那就是,酒香不怕巷子深。
就算媒體們施展了無視大法,但好東西隻要有人先試水,就算口口相傳,通過各種聊天網等等途徑,好評如潮,加上各種精致又磅礴的圖片、預告片……在主流媒體裝聾作啞的時候,影片在默默地蓄力。
然後讓人大跌眼鏡的事情同樣在美國發生了,那就是,在這種遭受冷遇的前提下,這部該死的外語片的第二周票房竟然還實現了逆襲!而且是不小的增幅——尼瑪的平均每場次電影票售出張數都過了百分之八十!還有沒有天理,有沒有王法啦!
欲哭無淚。
在這種情況下,各種野生的影評開始如雨後春筍一般的生長出來,網絡上不知道多少人討論這部電影,狂刷存在感,頗有不少的熱門話題。
的種種周邊,小到海報、徽章、人物塑料模型,大到裏麵的服裝同款、飛船模型、蟲子的等人模型,全都有了狂熱粉絲在收集。目前最受歡迎的,就是裏麵的同款軍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