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郎想一下,“不出意外會去京城。”
“大人說他不清楚,三哥咋那麼肯定?”其實不止吳梁氏問四妹,阿琛和小五也向她打聽過,畢竟兩個孩子去了書院,每天和三郎呆在一起時間最長的是四妹。
三郎微微一笑,沒有回答。這一年來他陸續往軍中送了上萬斤花生秧,兩千斤花生渣,一千斤花生油,還有兩萬斤糧食,桃源縣的富戶見他這麼支持端王,有時也會讓家中奴仆給將士們送衣鞋,細細算下來,端王可收桃源縣不少東西,明年該見成效了。
千裏之外的京城,太子一脈被悉數拿下,官員大幅空缺,最嚴重的順天府尹居然找不到合適的人,就在這時,葉將軍提到了甄慶明。
已成為皇帝的端王有些猶豫,“順天府尹乃三品,他一個小小的桃源縣縣令直升那麼多級,列為臣工會有意見的。”
“順天府尹掌管京城民政、司法,民生要務,務必執法嚴明,清正廉潔,還要能體察民情,治理京畿,前一任順天府尹是太子的人,王謝兩家的子弟橫行霸道他也不管,京城被他弄得烏煙瘴氣,你說該讓何人來擔此要職?甄慶明沒去桃源縣之前也在刑部呆了好多年,相爺致仕,如今閑賦在家,他有什麼處理不了的事可以去請教相爺。”
皇帝細細一想,也是這個理,難得見一向不耐理朝政的人說這麼多,嘴角一彎,“要不要給你弟弟弄個職?”
“弟弟?”葉將軍沒反應過來,看到他眼裏的促狹,恍然大悟,“三郎不喜歡做官,他就喜歡搗鼓吃的。”說得好像他很了解三郎一樣。
“他來到京城總不能還買燒餅吧?”皇帝忙問。
葉將軍聳聳肩,“他對別的事也不感興趣,興許呢。再說了,賣燒餅又不丟臉,要不是三郎的燒餅,謝皇後他爹能死那麼快?”
皇帝聽到這話笑了,“那我回頭給他寫塊金字招牌,曰:三郎燒餅,美味無窮!對你弟弟夠好吧。”
愛人的好意葉將軍收下了,“你還可以對他更好點。”
皇帝想到愛人的帥才,可不會低看三郎,“隻要你弟樂意,他可不會缺錢。”
“但他急缺一處宅子,等他們來到京城,你這位上司兼哥夫,總不能讓弟弟弟夫跟甄相擠一塊。”看來,三郎這個弟弟,葉將軍是認定了。
端王想到三郎這兩年送來的糧草,接著便命人去找一處三進出的院子,第二日議政時,就下旨令甄慶明火速進京。
傳旨欽差到達桃源縣那日,春花爛漫,三郎和甄慶明帶上三個孩子正在城外遊玩。聽到衙役急慌慌來報京城來人了,甄慶明以為他家裏出了什麼事。
到了縣衙,接到聖旨,甄慶明暗幸虛驚一場,一點也沒有連升幾級的興奮。
傳旨欽差見此,眼神一暗,不虧皇上看重的人,今日喚作是他也不能如此淡定,而就是他這麼淡定,欽差忍不住多一句嘴,“甄大人,順天府尹多日空缺,皇上希望大人立刻進京。”
“今天?”甄慶明眨眨眼,“有這麼急?”
連躍那麼多級,這位大人聽到這話不該放下聖旨即可去收拾行李麼?欽差忍不住扶額,“大人也可以慢慢的過去,不過,我來時聽說順天府積壓了上百件大案要案。”
“......”甄慶明看他一眼,“恕本官失陪。小五,四妹,阿琛,去收拾你們自己的東西,三郎,喊嶽父嶽母,東來東寶,把馬車趕出來......”
吳梁氏和吳大明一聽說今天就去京城,身子一僵,“我,我們也去?”
三郎正從櫃子裏往外掏衣服,聽到這話連頭都沒回,“我們都去京城,爹娘留在這裏做什麼?舍不得爺爺奶奶一家?”
這一年多來,兩家幾乎沒怎麼來往,說實話,吳大明剛才真沒想到他叔叔嬸嬸。他們是覺得京城太遙遠,說走就走,一點心理準備都沒有,有些惶恐。
“哥,我們的東西收拾好了。”
小五突然跑進來,一見他爹娘還愣著不動,也沒多想,“爹娘是不是不知道咋收拾?我來教你們。三哥說了,有補丁的衣服都不要了,送給左右鄰居納鞋底,家裏的舊物件也送出去,咱隻帶走要緊的.....”小五郎像個話嘮,絮絮叨叨把他爹娘拉到隔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