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刑天軍入城之後,對普通百姓和商賈卻並不侵害,特別是對待城中普通百姓,可以說是秋毫無犯,不但如此,還發給米糧給予賑濟,幫助他們渡過這段時日,同時為城中商賈發放通行證,準其繼續在城中居留行商,並且準其在刑天軍控製區之內通行,隻要照交刑天軍要求的稅金就行。
大明其實商業已經相當發達,但是怪異的卻是朝廷主要征收的卻是農業稅,依靠的也是農業稅,朝廷用度也多從農民身上搜刮,但是卻對商人很少征稅,以至於使得大明王朝的財政到了末年的時候,支出過大,以至於快陷入到政府破產的邊緣。
為此萬曆年開始,皇帝便想要對商賈們征稅,以滿足國家財政的需求,但是這件事卻受到了東林黨的極力反對,斥之為與民爭利!
其實狗屁的與民爭利!眼下大明的商賈,沒有幾個跟官府的官員們不勾結的,甚至於許多巨商背後本來就是當官的在參與甚至是直接經營,皇帝想要對商人征稅,豈不是等於要向從這些當官的口袋裏麵掏錢嗎?這可如何了得?於是東林黨的這些所謂的國家精英和棟梁們豈會答應?即便是他們明知國家需要這麼做,但是為了個人的私利,他們還是立即開始群起而攻之,什麼國家利益!狗屁,都比不上他們朝腰包裏麵撈錢重要!最終在東林黨的阻擊之下,使朝廷試圖對商人征稅的事情最終也沒能得以推行下去!
後來到了崇禎年間之後,崇禎也天天為錢發愁,又是加遼餉,又是加剿餉,又是加練餉,結果鬧得天下農民無法生存,紛紛揭竿而起,就連一些小地主也沒法活了,最終也加入到了造反的行列之中,崇禎何曾沒有想到過朝商人征稅呀!但是朝中那些精英們便是最大的阻礙,使得崇禎有心也沒法推行,甚至他連海禁都不得不打開了,可是對商人的征稅之事,卻始終無法進行。
所以說明亡,跟東林黨這幫國之棟梁的努力也是分不開關係的,這幫所謂的精英集團,才是最大的罪魁禍首。
肖天健當然明白其中的原因,所以從他占領陽城開始,便在轄地之內,對商人征稅,稅賦定的也不算高,商人們隻要想進入刑天軍轄地經商,就要交稅,不管你是誰,哪怕是肖天健的老丈人,跟刑天軍做生意,這商稅都少不了!為此他老丈人範耀山還對此事多有腹誹,可是範雨彤卻大加讚賞,最終說服了範耀山,支持肖天健這麼做。
在肖天健的心中,隻要是在他的轄地之內,可以有人富,可以有人窮,也可以有地主階級的存在,但是唯獨一種人不能存在,那就是特權階級,不管是誰,在他的轄地之中,就要服從他的管理,種地按畝收稅,不管你是誰,有一畝算一畝,地多的多交,地少的少交,隻要一個公平二字,這樣一來,階級矛盾也就會少一些,有錢人要對國家承擔的責任更重一些,這才可以避免有朝一日重蹈大明的覆轍,所以肖天健倒不抵觸地主階級和有錢人,他關心的隻是一個公平二字,隻要每個人都對國家負有責任,那麼不在乎誰有錢沒錢!
不過雖說是開放商賈經商,但是在刑天軍梳理過武昌府的商戶之後,還是抄了不少商戶,因為這些商戶其實暗中就是許多官吏私人的,自然也在抄沒範圍之內了!
現在好了,大家都從頭來過,公平競爭,誰能發財,那是憑借的自己的本事,他肖天健保護這樣的人,但是要靠著當官在背後撐腰,對不起,抄你沒商量,現在這些錢都充公,重新分配!
對於抓獲的這些戰俘們,其中的楚王朱華奎,因為在武昌罪惡昭彰,民憤極大,肖天健也不對他客氣,直接下令將他和他兒子拉出去砍了拉倒,一方麵省的安置他們麻煩,另一方麵也以此來平息民憤,招買周邊的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