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暫時歇兵(1 / 2)

肖天健在攻克了武昌府城之後,迅速的分兵開始繼續對周邊州府縣城進行進攻,羅立和劉耀本二人各率領一部人馬,出武昌城前往各處攻略,而肖天健則下令將李進德立即調至武昌府,接管湖廣一帶的民政事務的處理。

畢竟這半年多來,刑天軍發展太快了,幾乎可以說是差不多是每隔幾天時間,便會取下一個州縣,單單占領並不是肖天健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要將這些新占領的地盤納入到刑天軍的行政體係之中,使這些地盤可以源源不斷的為刑天軍補充所需的資金和糧秣,供軍隊使用。

而發展的太快,則帶來了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刑天軍文吏的不足到這個時候越發的彰顯了出來,以至於許多地方偌大一個縣城,隻能安排三五個甚至一兩個文吏暫時充任知縣乃至知州來管理地方。

僅憑這些人,是根本無法徹底管好地方繁雜的事務的,所以肖天健先期采取的辦法就是每下一地,便在當地查訪當地有聲望同時又有能力的人出來做刑天軍的官,委任他們當一些地方的官吏,代刑天軍管理地方一些事務,甚至在投降抑或是俘獲的官吏之中,選取一些人留用,來滿足刑天軍的需要,可是這畢竟不是一個長久的辦法,為此肖天健早在晉南的時候,便在少年營之中選擇一批不喜歡舞刀弄槍,更喜歡讀書的一些少年,著力培養他們,作為後備的官員儲備。

可是培養治理地方人才的這種事情,和培養一個合格的士兵,根本就不是一個層次上的事情,以刑天軍的練兵方式,三個月練出一個合格的士兵,是絕對沒有問題的,三個月時間編練一支可以上陣的人馬,也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在培養一個合格的文吏方麵,卻根本無法速成,俗話說的好,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這個時代,不管是誰統治中國,都必須要倚重士人,也唯有利用他們,才能幫著統治者治理國家。

肖天健雖然知道士大夫千年傳承下來的東西之中,有許多糟粕並不可取,可是也同時不得不承認,這就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所在,拋棄士人想要治理好這個國家,最起碼眼下是天方夜譚,靠他自己培養,估摸著不等他把人才培養出來,這天下早就又大亂了!

而現在他所采用的尋訪的方式,來取才任用,雖然可以暫時緩解一下對於人才的需求,可是畢竟不是常事,有時候有得人的名聲很大,但是實際上卻能力很有限,這麼做多少有點瞎貓撞死耗子,憑運氣的成分。

再說了,讀書人也是這個社會的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代表著上層階級的利益,不用他們的話,這天下的讀書人幹什麼去?難不成讓他們都去經商種地去?總是也要給他們一個出路,要不然的話士族集團的能量絕對不小,一旦他肖天健不給這些人門路的話,這幫人是絕不會幹休的,他們集體反對他肖天健,所能造成的影響之大,肖天健是知道會有多厲害的!

武人就是武人,管的是打仗的事情,總不能有士人反對他,他就派兵去將這些士人殺光吧!那麼一來,中華文明又靠什麼人來傳承下去呢?

所以在取下武昌城之後,肖天健便不得不開始考慮如何取士,並使之為己所用的問題了,所以肖天健在攻下武昌城之後,一邊派羅立和劉耀本等人繼續對周邊進行擴張,而他則留在了武昌城之中,考慮更重要的事情起來。

當然肖天健留在武昌城之中,也並非隻是為了文吏的事情,而是眼下經過這大半年的連續征戰之後,還有許多事情已經到了不得不騰出手來盡快解決了。

刑天軍此次南下之後,不斷的在進行擴張,不單單隻是地盤上在擴張,兵馬的數量也不得不隨著地盤的擴張,而不斷的擴充,但是隨著兵馬數量的擴充,諸軍又在連番征戰,使得新軍的訓練隻能在行軍之間抑或是戰鬥間隙進行,如此一來,新組建起來的營隊的戰鬥素質下降很快,隻有原來的那些主力戰兵營,還基本上保持著比較好的戰鬥素養,其餘的新組建起來的諸營新軍,卻就相差太多了,不論是裝備質量還是訓練乃至是軍紀都到了不得不進行一次大規模整頓的時候了。

再者刑天軍水營新組建起來,完全可以說是倉促成軍,其中人員成分極為複雜,既有少數刑天軍黃河水營調過來的少量舊部充當骨幹,也有在湖廣當地招募起來的船夫、漁民,更是直接從官軍之中叛投過來的官兵,當然也有不少靠著在水上打家劫舍發財的水盜,所以說是魚龍混雜的厲害,兵將更是良莠不齊,軍紀很差。

先前肖天健急於在湖廣用兵,為了達到兵貴神速的目的,這些都可以暫時的忍受,但是眼下他已經拿下了武昌府,那麼這種情況就不能讓之繼續下去了,否則的話,如此下去,他刑天軍恐怕就也要回歸到類似其它各路義軍一個檔次上了,這是肖天健絕對無法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