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他皇太極沒有南下入主中原的想法,畢竟他清國剛剛建立,關外不過隻有二十多萬的女真族人,即便是加上那些投降他們的漢人、朝鮮人、蒙古人,也不過一二百萬人,而大明則有千千萬人,想想就覺得有點嚇人,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他還是有點不敢想入主中原的事情。
但是這並不代表他一點都沒有想法,畢竟他們先祖女真人曾經建立過大金國,也曾經一支打到長江,和當時的南宋平分天下,而現如今的大明和當時的北宋相比,也強不到哪兒去,隻是似乎這個崇禎的性格稍微要比宋徽宗、宋高宗他們強硬一點罷了,如果幹的好的話,過幾年他說不定還真的就有機會南下入主中原呢!
所以現在出了刑天軍這麼一支對他們建奴極度敵視的勢力,顯然對他來說,不是什麼好消息,這也是他在聽聞大明遣使到義州提出和他們議和之後,立即便答應了下來的原因,一是要通過這次議和,獲得一個法理上的和大明平起平坐的地位,另外一個趁機敲詐一下大明,把錦州這個大釘子先給拔掉再說,以後說不定很可能他再率部南下叩關而入的時候,少了錦州這個釘子,就少了許多後顧之憂了,再者趁機簽下和議,逼著大明以後年年效仿當年北宋對遼國、南宋對大金那樣,朝他關外輸送歲幣,這樣一來不用他們再辛苦冒險叩關南下,便可以輕鬆的獲取到大批的銀錢,這以後他們在關外的日子也就好過多了。
再有一點,也更說明了皇太極的陰險,在對待漢人方麵,不管是大明的官軍,還是那支刑天軍,顯然都是他的敵人,現如今刑天軍的這個肖刑天,要和大明爭奪天下,大明朝廷裏麵坐著的哪位,肯定是不答應的,也絕不會將他的天下拱手相送給那肖刑天的,而大明顯然現在是處於絕對的劣勢,被這肖刑天逼得已經是沒有了退路了,唯有調用陳駐在鬆錦和山海關以及宣大等地的邊軍入關去對付這支刑天軍,這才急拉拉的遣使來找他議和。
對於這個刑天軍,現在皇太極已經是引起了高度的警覺,在他看來,這個肖刑天同樣也是極度敵視他們建奴的一個人,而且此人善於練兵,手下掌控著一支可以直麵和他們建奴軍相對抗的兵馬,甚至這支人馬在野戰之中,也照樣能打敗他們建奴軍,如此一來,肖刑天變成為了一個對他們建奴非常具有威脅的人物。
如果他這個時候坐視大明就這麼被肖刑天掀翻的話,那麼有朝一日這個肖刑天問鼎天下之後,肯定會替而代之,繼續和他們建奴為敵,那樣的話等到了那個時候,他們建奴恐怕日子就要不好過了!現在刑天軍僅僅擁有河南和少部分晉南這樣的地盤,便能編練出數萬精銳的兵馬,並在京輔可以和他們正麵相抗,那麼以後等這肖刑天取得了中原天下,到時候還不知道能練出多少能打的兵馬呢?那樣的話他大清國僅以關外這麼一塊地方,和不到幾百萬治下的人數,去和肖刑天再為敵,一個搞不好就可能會淪入到萬劫不複的境地之中,這剛剛建立的大清國,說不定在他手中,就直接終結了。
所以這會兒大明找他議和,可以說是正中他的下懷,大明既然要抽調北兵南下去對付這肖刑天的刑天軍,那麼對他來說可是一個非常劃算的買賣,他們都是漢人,漢人打漢人,漢人殺漢人,殺的越多越好,不管誰最終打贏了誰,剩下的這個勝方,都恐怕會損失很大,到時候他完全可以趁機揮師南下,再對這個勝利者施以重擊,說不定一下就能攻取中原了!說不定最終還能一統天下呢!
可以說這才是皇太極這一次這麼大方,一口便答應下來,大明可以暫緩一下,給他們輸送的歲幣,他要的就是大明皇帝趕緊抽調走這些關外的明軍,去對付那刑天軍去,到時候他一旦看準時機揮師南下的時候,大明留守關外的這些官軍兵力便不足以擋住他了,他完全可以以輕鬆將整個邊關都拿下來,趁勢揮師南下去經略天下了!
同時皇太極也從入關回來的韃子諸將那裏,得知了刑天軍的戰法,當聽聞刑天軍居然使用大批曆來被他們瞧不上眼的“鳥銃”,將他麾下的建奴軍打得無力還手,頗為震驚,於是立即便對那些和刑天軍交過手的將領們詳細的了解了一番,多少弄清楚了一些刑天軍的作戰方式,一邊是感到驚訝,一邊令諸臣集思廣益趕緊想辦法予以克製。
於是建奴的這些奴酋們便都琢磨了起來,後來範文程以及多爾袞等人都提出,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刑天軍不是以火器犀利厲害嗎?那麼他們也不是沒有鳥銃,要知道這些年來,他們在和大明邊軍交手之中,虜獲了相當多的大明的火器,同時也俘虜了不少大明的官兵,當然也又不少以孔有德、耿仲明之類的明軍將領為代表的漢奸投降建奴,使之建奴軍中並不缺乏像鳥銃這樣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