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屁股坐歪(1 / 2)

本來方國安是根本就沒有把大冶縣這個小地方放在眼裏的,雖然他也知道大冶縣出產銅鐵,但是賊軍肯定在這裏放的守軍數量不會多,所以他認為對付大冶縣應該能被他一鼓而下,他主要的目標應該是鄂州,隻要配合黃得功攻取了鄂州,那麼武昌府便等於是門戶大開,丁啟睿便能揮大軍進擊武昌府了。

可是等方國安到了大冶縣之後才發現,事情完全不是他想的那麼簡單,大冶縣現如今已經是全城皆兵,小小的縣城周邊,到處都是開挖出來的溝壕等禦守之物,於是方國安這才開始重視起了大冶縣。

領兵到達大冶縣之後,方國安率部先是試探性的對縣城發動了幾次進攻,但是都碰了一鼻子灰敗了下來,發現守軍實力不弱之後,方國安於是這才將麾下的兵將都壓了上去,開始分兵數路同時進攻大冶縣。

大冶鎮守賀國方則指揮守軍死戰不退,先是在城外和官軍在逐條溝壕和隘牆之間爭奪,在消耗了不少官軍之後,他們才撤入大冶縣城之中,依靠著並不堅實的縣城城牆,和方國安死戰了起來。

結果是方國安想盡了辦法,同樣也是連續攻打大冶縣十多天時間,卻也未能攻下大冶縣,反倒是在大冶縣城外損失了不少的兵將,方國安擔心這個時候賊軍從武昌府馳援這裏,於是不等丁啟睿下令,便主動開始後撤回了寧州。

丁啟睿得知之後,歎息了一聲,一是感慨官軍現在的虛弱,二是感慨刑天軍的人馬強悍,他好不容易組織起來的這場大規模的進攻,卻僅僅是隻奪取回來了幾座並不重要的城池,克複了很少一塊地域。

但是丁啟睿的這次攻勢,對於朝廷來說,也算是一個這麼多年來對刑天軍交戰之中難得的亮點了,別看丁啟睿這邊克複的地方不多,但是卻吹的是天花亂墜,每下一個小縣,丁啟睿便會立即派人朝京師告捷,幾乎隔三岔五的便會報知朝廷,他們又在湖廣獲得了如何如何的“大捷”。

可是從他們送到京師的奏捷戰報之中,卻可以看出一些端倪,這些所謂的大捷之中,最多的斬首也不過一二百顆罷了,對於早已習慣了喜歡虛報戰果和殺良冒功的軍將們的這種報捷,這種戰功裏麵有多少水分就可想而知了,估摸著這一二百顆賊首之中,大部分也應該是官兵們殺良冒功的數字,所以根本就稱不上什麼大捷。

但是有捷報總比沒有捷報要好一點,多多少少可以安慰一下朝野,堵一下悠悠眾口,於是崇禎對此還是頗為高興的,連連下旨賞賜。

但是這種捷報到了四月間以後,便戛然而止了,因為丁啟睿的三路人馬,都在刑天軍的穩定下來的防線前麵,撞了個頭破血流,雖然刑天軍這邊付出的代價也不少,可是卻還是成功的阻住了丁啟睿的人馬繼續朝著武昌府進兵。

到了四月之後,羅汝才和趙衛國(趙二驢)從襄陽、鄖陽、荊州一帶調集的援軍也開始紛紛抵達武昌府,隨即這些援軍便從長江上被調運到了黃州、鄂州和大冶縣一帶,增強了武昌東部的防禦力量,使得丁啟睿好不容易折騰出來的這次攻勢,也便告以了段落。

此次兩個多月的激戰下來,羅汝才雖然丟掉了湖廣東部的十幾個原本刑天軍已經控製的州縣,但是卻還是成功的扼守住了長江,同時也保住了武昌府未失,也可以算是做的相當不錯了,甚至可以說比起肖天健預料的做的還要好一些。

而親自坐鎮九江府的丁啟睿到了四月中旬的時候,得到了一個消息,登時臉色大變,立即下令各部出戰兵馬停止對武昌府的進兵,命黃得功立即率兵撤離麻城,限他十天之內,務必要率部趕至廬州,同時命方國安立即率部前往九江,率部坐鎮九江府,而他自己則立即領剩下的數萬官軍,登船順流而下,趕回了南直隸。

官軍上下聞之便知道出大事了,稍一打聽才知道,這一下南直隸估計是麻煩大了。

肖天健在陽穀縣金堤河一戰之中,解決了孫傳庭和吳三桂數萬大軍之後,便徹底穩定了刑天軍北部的局麵,打得官軍暫時失去了繼續對刑天軍控製區進攻的能力。

在打完了這一仗之後,肖天健於是下令劉寶和東山虎、賀一龍等將撤回了對濟寧和徐州等地的兵馬,放棄了繼續對濟寧和徐州的攻勢,同時將刁正提拔為了都統,今後整體上負責起黃河以北彰德府、大名府、衛輝府等幾府的防衛。

而這一戰之中,刑天軍收降了南下近三萬官軍,這些投降的官軍,部分遣散遷往河南安置,挑選其中可用之人,利用繳獲的器甲重新武裝,並且配備齊了軍官,將其編入到刁正麾下,擴編出來了五個戰兵營,增強了刁正的兵力,使之有能力鎮守住黃河以北的幾個府的地盤,最起碼可以確保一旦官軍再度南下,刁正可以憑借他手下的實力來頂住官軍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