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商業,曆史上商人在中國地位都不高,即便是他們有錢也不行,商業的發展更是受到了各種製約,大明的經濟發展甚至還趕不上兩宋時期,所以肖天健認為,很有必要將商人的地位提升起來,重視對於工商業的開發,畢竟工農業的發展都離不開商業,今後許多人其實可以脫離土地的約束,進入到工商業之中,今後為國家提供有力的稅務財政,盡量減輕對農民的負擔。
對於這一點上,諸臣反應很大,覺得肖天健這麼做,太過給那些商賈們長臉了,按照三六九等劃分,都是士農工商,商人的社會地位最為低下,特別是在大明,商人更是有錢但是卻沒有地位,現在專門成立商業署,是不是太抬舉他們了?
而且諸臣也看到肖天健的老丈人是個大商賈出身,還以為肖天健這是為了討好他老丈人才這麼抬舉商賈呢,於是頓時紛紛提出意見,表示不支持這件事。
肖天健冷下臉對諸臣說道:“爾等難道以為我肖某單單隻是為了我嶽父才這麼做嗎?要知道一個國家的富裕與否,關鍵並不是看你產出多少糧食,最終還是要看商業的流通,你們所用之物,低頭看看,哪個不是經過商人之手?沒有他們的話,家家戶戶以後難不成還回去自耕自織?
我要設置商業署,並非就是要抬舉商賈,而是要鼓勵經商,今後從商業和工業之中收取稅金,來減輕農民的負擔,有朝一日的話,如果工商業發達到足夠支撐國家財政的話,那麼我就取消天下農民百姓的稅賦,讓天下的農民都過上好日子!
以後咱們中國的商品,要賣到天下各地區,包括海外的那些蠻夷們,都要用上咱們中國所產之物,讓咱們漢人來賺取天下的錢,到時候可收的稅賦之高,恐怕不是你們可以想象得到的!沒有商賈來做這件事,難不成還學大明,將所有沉重的稅賦徭役都壓在普普通通的農民百姓身上嗎?那樣的話遲早我們國家,還會出現這樣的大亂!什麼時候才能立於世界民族之巔?
你們不理解我這麼做,我可以不怪你們,但是你們要知道,這件事是利國利民之事,當然,經商者不許從政,從政者不許經商,這一條要給我記住,省的官商勾結壟斷市場,橫行於世!這一點今後不會變,省的跟現在的官員一樣,暗中經商,撈的各個盆滿缽滿,卻一毛不拔不給國家繳納稅賦,隻要監察院發現有當官的暗中經商,那就給我滾蛋,去經商好了,總之當官的不許經商,經商的不許當官,以後即便是我的兒女們,也照樣按這條規矩來!這件事就這麼定,鼓勵經商,但是要管起來他們比放任他們更好!”
諸臣一聽,得!這件事隻能這麼辦了,想想也是,把商業管起來,總比放任他們隨便胡搞要強,國家還可以收取大批的稅金,這又何樂而不為呢?
至於兵部方麵,肖天健的意見很明確,武不幹政,文不主兵,兵部就是負責天下兵馬的管理調動,主要負責的是對外的戰爭,不許幹涉政務,當然文官係統也不能幹涉軍隊,軍人就是軍人,單純一點更好,他們服從的是國家最高的控製者,也就是肖天健,最起碼現在是這樣的!
當然為了防止軍將坐大,尾大不掉,肖天健其實早就在安排這種事,刑天軍諸軍隻能從後勤部領取糧秣,戰事情況特殊才能依靠繳獲之類的來滿足需要,平時是不許在駐地征糧征餉,後勤部的糧餉又要從戶部支取,軍官的選調也不是軍將可以做主的,一般人想要在刑天軍係統之中,培養出一支效忠於他們私人的軍隊,那是基本上不太可能的事情,所以兵部交給軍人去負責管理,也不怕出什麼亂子,這一點最終也得到了諸臣的支持,這些部門不給眼下軍將們留一個也說不過去。
禮部方麵肖天健認為可以盡可能的壓縮,今後主要負責外事方麵的事情,說白了就是以後的外交部,一方麵負責和外國交往,一方麵要負責起來對外的情報搜集,至於皇室的排場問題,就可以能省則省。
肖天健的意思很明白,就是現在雖然要立國,但是國家經過這些年的動亂和天災**之後,已經是千瘡百孔了,排場的事情能免則免,今後省下錢盡可能的用於民事方麵的事情,多給老百姓辦點實事。
於是禮部便成了六部之中最小的一個部,同時也屬於最不重要的一個部,諸臣最終也都答應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