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象升喜歡野戰這是公認的,而且盧象升曆來重視騎兵,熟悉騎兵的戰法,現如今王承平麾下的七千騎兵,在山海關一帶布防,可以說卻是浪費了他們的優勢,基本上發揮不出他們的戰鬥力,相反還要讓不少戰馬閑著沒事幹,於是他便想出了這個以羅立的近衛師將王承平的騎兵替換下來,令其向西馳援。
羅立對於盧象升提出的這個建議沒有什麼意見,反正他來就是為了殺韃子,現如今西麵的韃子兵還不知道在哪兒,但是山海關這邊卻有大批的韃子可殺,盧象升的提議很符合他的胃口,如果是這樣的話,他馬上便能率部趕往山海關,去帶兵殺韃子了!何況盧象升說的有道理,他的近衛師雖然也有兩個騎兵營,但是畢竟他們這些年在內地轉戰,騎兵沒有王承平麾下的騎兵多,也沒有他們厲害,他們近衛師的強項在於攻堅和守城,長途急行軍雖然沒有問題,但是畢竟沒法跟王承平的騎兵兵團相比,更何況這一次他奉旨和肖天健分兵之後,為了保障近期的作戰需求,軍中帶了兩個輜兵營,隨行運輸了大批的糧秣和彈藥物資,也需要確保這些物資的安全。
故此羅立便立即點頭答應了下來:“我老羅看盧大人說的有道理,王承平那家夥的騎兵比較厲害,幹這個最合適,反正去哪兒都是殺韃子,俺老羅去山海關替下他們也無妨,我麾下還有倆騎兵營,幹脆也交給他拉倒!”
李信聽罷之後暗笑了起來,其實盧象升想到的他也想到了,就怕羅立這家夥不答應,現如今看羅立識大局,願意領兵前往山海關將王承平麾下的騎兵替換下來,那樣的話這一次他們的勝算也就更大了一些。
對於盧象升的提議,徐以顯也表示同意,認為盧象升的意見卻是有道理,也可行一些,所以大家立即全票通過了盧象升的這個提議,讓羅立率部替換下在山海關駐防的王承平所部,如此一來山海關的守禦便更加固若金湯,料定有了羅立這個瘋子之後,建奴想要再攻取山海關,基本上就是癡心妄想了。
於是最終李信命令,刁正率領第二鎮軍所部,先行在此立即趕往喜峰口馳援,而羅立所部,除其麾下兩個騎兵營臨時歸入王承平統轄,其餘的兵馬前往山海關接防,將王承平麾下的第一鎮軍騎兵替換下來,也日夜兼程向西巡弋,視情況阻擊建奴另一路人馬入關。
但是考慮到這一下要分兵行動,各方物資都需要保障,指揮也需要協調,李信又從第二鎮軍和羅立的近衛師之中,各抽調了一個步兵營以及兩個輜兵營,轉向永平府居中調度,臨時在肖天健尚未領兵到來之前,先在永平府建立起一個指揮部,這些剩下的兵力,便作為了李信的預備隊使用。
至於盧象升則被李信留下,和他一起前往永平府居中指揮,對此盧象升考慮了一下之後,也隻能欣然受命,總之這幫家夥都不肯讓他親臨前線,再去掂大刀跟建奴拚殺了,現如今吳襄那邊和閻重喜合作尚算愉快,羅立再頂上去之後,吳襄即便是再有異心,也將被他們鎮住動彈不得,他也沒什麼可以擔心的了,更何況徐以顯作為參謀部的鎮一級的參謀長,去坐鎮山海關,他也可以放心下來了。
於是刁正和羅立領命之後,立即都開始行動了起來,僅僅是在撫寧衛休息了一夜時間,便各自開始率部繼續趕往了他們所需要趕去的地方。
而李信則率領剩下的兵馬和一部分輜重,出了留下了部分物資在撫寧衛作為山海關的支持之外,其餘的人馬都跟著他的參謀部以及盧象升趕往了永平府。
永平府及時後世的盧龍縣,治所就在盧龍縣城,在明代乃是順天府以東最重要的府城,有著京東第一府之稱。
不過到了這會兒,永平府巡撫早已逃了個沒影,他這個知府其實沒有大權,主要權利都集中在了薊遼總督洪承疇手中,手頭也沒兵可調,各軍都自有軍將專權,現如今北有建奴大軍想要入寇,南有大批氣勢洶洶的大中軍的人馬正在北上,永平知府自知大明大勢已去,於是趁著建奴軍尚未攻入關內,大中軍也沒有殺至城下,於是便在前段時間,突然間攜帶家眷玩了一出失蹤的把戲,棄了永平府不顧,不知逃到了什麼地方。
直到後來肖天健平定了山東之後,才查知這家夥帶著全家跑到了膠州,可惜的是他最終也沒有逃脫被大中軍懲罰,肖天健下令將其逮殺,全部家產也盡數沒收充公,即便是不為別的事情,僅僅是這廝在建奴南下的時候,棄山海關後方不顧,也不管征調糧秣民夫助戰之事攜家眷逃跑一件事,也夠他死幾百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