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禦賜良緣(1 / 3)

周仁遠騎馬剛到宮門,兩個值守的禦林軍守衛便行禮道“王爺!”

“喲,劉武廷,陸海風,又是你們兩個當班啊!”周仁遠笑著下馬說道。

叫劉武廷的衛士趕緊過來給他牽馬,笑著說道“咱們兄弟就這勞碌命,這不就我和老陸在這京防營最實在,上官叫我兄弟倆往東咱就往東,叫咱們往西咱就往西。”

“就你還實在?比猴子還精!我看老陸倒是真實在!”周仁遠笑罵道,隨即從兜裏掏出十兩銀子甩給劉武廷,“天氣涼,等換了防和老陸去買壺酒暖暖身子。”

劉武廷眉開眼笑地接過銀子,分了五兩給陸海風,罵道“老陸,還傻站在那裏幹啥?還不快謝王爺賞?”

陸海風接過銀子,憨厚地笑著說“謝-謝王爺!”

這時,一個頭發蒼白的大太監正急匆匆從裏麵出來,一看到周仁遠,喜出望外地叫道“哎喲喂,我的王爺,您可算來了。裏麵皇上已經催了好幾遍了,您要再不來,老奴又要去驛館一趟,可憐老奴這兩隻老腿喲!”

“喲,這可不能耽誤了!王爺您快請進吧!”劉武廷急忙說道。

“這位公公貴姓?”周仁遠邊走邊問道。

老太監低眉答道“老奴王德化!”

“哦,原來是王公公,今日有勞王公公為小王奔波,辛苦了!”周仁遠說著掏了二十兩銀子給王德化。

王德化高興地接過銀子,小聲說道“剛剛見皇上龍顏不悅,王爺請當心回話。皇上在禦書房等候。”

周仁遠點點頭。

周仁遠隨著王德化七拐八拐來到禦書房,王德化稟報了一聲。便讓周仁遠自己進去。

“四弟,你來啦!”崇禎說了一句,便一直注視著他。

周仁遠被崇禎盯的渾身不自在,隻好勉強笑道“皇兄賜宴,臣弟怎敢不來?”

“哦!賜宴?”崇禎一揚眉頭,“天色尚早,你先看看這份奏疏吧。”

周仁遠恭敬地接過崇禎遞過來的奏疏,上麵寫的是桂王朱常瀛在衡州散盡良田給流民耕種,招募青壯為民團。裏麵倒沒有說朱常瀛居心叵測的話,隻是說桂王此舉大違體製得盡衡州民心,招募青壯是為防備流賊。但還是對桂王此舉,皇上還是要聖心獨裁。

周仁遠看完奏疏,說道“我父王散盡良田此舉,臣弟是在意料之中。但這民團臣弟委實不知。”

“怎麼說?”崇禎好奇地問道。

“臣弟離開時,便對父王說過,天下流賊四起隻因無田耕種,百姓無田無糧便生存不下去。我衡州雖然安定,但流民眾多,為防患未然,便要讓那些無田之民心有所依,讓那些流民不附逆流賊。”周仁遠緩緩說道,“但是這田地從哪裏來,隻得我桂王府來出,望皇兄明鑒。”

崇禎點點頭,“那這三萬青壯民團又怎麼說?隻要配上盔甲武器,這民團可就是三萬軍隊。你可不要糊弄於朕。”

周仁遠連忙說“臣弟不敢!想必是那獻賊又有新動靜了吧。”

崇禎略一遲疑,緩緩說道“獻賊已攻破湖北襄陽,襄王已經殉國了。朕已派左良玉和尤世祿二位總兵前去支援湖北。”

“那就對了。”周仁遠有了底氣,說道“這獻賊早就覬覦荊楚富庶之地,獻賊勢大,如我衡州不多招募些人手,恐怕又是第二個襄陽。”

想想襄陽被張獻忠手下李定國十八騎便攻破,崇禎就氣不打一處來,同時對各地藩王的無能也是失望到極點。於是經周仁遠這麼一說,桂王的做法倒是合情合理。心裏的疑心稍稍退卻,臉色舒緩道“經四弟這番解說,朕也覺得有些道理。桂王此舉,不應申斥,反而應該嘉獎。”

周仁遠連忙恭謹地說道“臣弟和臣弟父王所做所為隻為我大明,都是為臣子的本分,不敢勞皇兄賞賜。還請皇兄留著這些賞賜賞給另外我大明有功之臣。”

崇禎滿意地點點頭,剛才隻是試探下周仁遠,見周仁遠態度恭敬,心裏的懷疑這次才真正散去。作為帝王,對待臣子該捧的時候捧,該打壓的時候也要打壓,就算是自己最信任的堂弟也不例外。當即笑道“四弟居功不自傲,朕很是滿意。聽說你今天醉酒了?朕很好奇,四弟你這樣的思慮周密之人也會有失態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