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遲疑一下,點點頭吩咐王承恩去召周仁遠進宮。
崇禎轉身對著陳新甲喝到“削去陳新甲兵部尚書之職,歸家待罪。若是那盧象升有個三長兩短,朕必定斬了爾的頭顱!還不快滾!”
陳新甲哆嗦著爬起身來,神似枯槁,踉踉蹌蹌地出了宮門。
周仁遠急匆匆地被王承恩領來,他一見王承恩就知道北邊的事情不太妙了。
崇禎一見到他,有些難堪地說道“四弟,宣大的局勢不幸被你言中了。現在盧象升身陷險境,兵部的意思是想派你帶來的衡州親衛前去支援。”
“下官兵部侍郎呂大器見過王爺。”呂大器對著周仁遠施禮道。“不知王爺的兩千精騎能否解此危難,為國出征。”
周仁遠朗聲道“呂大人哪裏的話?我衡州軍也是大明的軍隊,赴國難,打韃子義不容辭!”
“好!好!王爺能體恤朝廷,實為朝廷之福。皇上,您還猶豫什麼?”呂大器催促崇禎道。
崇禎對呂大器的無禮有些惱怒,周仁遠一看連忙說道“想必皇上礙於臣弟的郡王身份,朝廷大臣說三道四。臣弟有一策可堵朝廷大臣悠悠之口。”
“哦?”崇禎眼睛一亮,急忙道“四弟有何良策,快快說來!”
“臣弟建議吳襄吳老軍門為此次出征統帥,臣弟願當個監軍。”周仁遠說道。
呂大器讚道“王爺妙計!吳老軍門德高望重,頗知軍事,讓他領兵朝臣絕無異議,出征將士又是衡州親衛,王爺為監軍,合情合理。”
崇禎點點頭,問道“沙場凶險,四弟當真要隨軍出征?”他心裏還是很擔心周仁遠的安危的。
周仁遠決然道“為國盡忠,也是臣弟的職責!”
“既然你決意如此,朕就不再阻攔了!”崇禎緩緩說道,隨即叫王承恩前去吳府宣旨。
“皇上,臣弟還有和建議。”周仁遠說道,“臣弟請皇上下旨叫鄭成功率領水師去攻打覺華島,同時下旨山海關總兵吳三桂騎兵五千向宣府集結,錦州的祖大壽出兵攻打附近被韃子占領的州縣。”
“為何?”崇禎問道。“難道四弟這次要和韃子決戰?”
“非也。”周仁遠說道,“我兵力不足,不足以和韃子決戰。臣弟的意思是山海關騎兵南下,造成我欲合圍真定府韃子的事態,韃子必定要派兵救援,我水師進攻覺華島,對韃子造成我欲重新占領韃子腹地覺華島的假象,而錦州同時出兵,這韃子必定分身乏術。必定叫真定府的韃子自保退回關外。”
“你是說這些出兵都是幌子,使韃子造成我四處出擊的假象?”崇禎問道。
“正是!畢竟讓韃子退兵才是目前最緊急的事情!”周仁遠歎道。
呂大器佩服道“聽聞王爺眼界獨特,思慮高遠!如今下官聽王爺之策,果然如此。沒想到王爺在軍事上也頗有謀略,下官佩服!”
崇禎見呂大器也讚成,便點頭道“好吧!就按四弟的意思辦。四弟,你快去安排此處出征事宜,糧草的事你找呂大人商量。”
周仁遠領旨出去,立馬去了京郊的衡州軍營。
周仁遠走後,呂大器卻沒走,對著崇禎說道“皇上,臣以為永明王雖年少,但頗有謀略,不知皇上能否下道密旨給吳襄老軍門,讓他多聽聽永明王的意見?”
崇禎哂笑道“不用這麼麻煩。我這四弟既然能說動朕和你,還說動不了吳襄?想必吳襄早就等著這個消息了。”
“啊?”呂大器一陣驚訝,但看到崇禎不再言語,隻好不解地離開皇宮前去安排糧草了。
等呂大器離開後,崇禎默默地抽出一份錦衣衛的報告,上麵寫著周仁遠今天上午去了吳府。
四弟啊?你是真的忠心為朝廷還是別有心思,朕真的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