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的密旨中吩咐多爾袞在此次議和中,可以對這明國獅子大開口,一是叫要求明國承認大清立國,雙方以後就是兄弟之邦,不再承認建州女真是明國的藩屬。二是要求明軍退出錦州和寧遠,滿清和明國雙方以山海關外五十裏為國境,三是要求明國每年輸送給滿清黃金千兩,白銀二十萬兩,精鐵二十萬斤。四是如果明國答應以上條件,滿清可出兵五萬幫助明國剿滅流賊。
這些要求皇太極知道明國是不會答應的,但是他就是看中了明朝現在內亂的軟肋,他同時已經暗中命令濟爾哈朗的鑲藍旗和多鐸的鑲白旗兩萬精兵一旦議和不成便進攻錦州,捉住周仁遠以報嶽托身死之仇。令皇太極更加高興的是沒想到明國太子朱慈烺竟然也來了,那可真是天上掉餡餅,如果此次再能把這明國太子抓住,到時候明國可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了!
這份計劃就是皇太極和範文程設計的陰謀,直到明國同意議和,豪格和多爾袞出發後才向其他文武大臣公開。沒想到反對的竟然是朝中的滿族眾臣,像手握軍權的阿濟格,揚古利,文臣有議政大臣索尼,勞薩,他們覺得議和就是議和,不能打著議和的幌子進行實為進攻的目的,這叫以後天下人怎麼看待滿清國,就連喪子之痛的禮親王代善也不發一言表示支持皇太極的計劃。
反而支持這一計劃都是投降滿清的漢族官員,範文程就不必說了,被滿清封為恭順王孔有德,懷順王耿仲明,智順王尚可喜等一幹漢官都對皇太極的計劃表示了大力的支持。這令皇太極對漢官的親近之心又增加了幾分,“還是漢人懂的這兵不厭詐的道理,我滿族眾臣隻懂得打打殺殺,不堪大用啊!”皇太極心裏歎道。最後在皇太極的強力命令下,這份計劃才算通過了。
而被蒙在鼓裏的豪格直到多爾袞接到皇太極的密旨遞給他看,才知道派自己來議和隻是當個傀儡,失望之餘歎氣道“吾父當吾為木偶耶?”
多爾袞聽了眼神一動,默默把豪格的話記在心裏,冷笑著回到了大帳,心裏狂笑道“好侄兒,你是送給叔父我一樁大禮啊!哈哈--”
兩日後,周仁遠和朱慈烺的議和隊伍來到淩河鎮,祖大壽為防意外,親自帶了兩千騎兵駐紮在距淩河鎮不到十裏的地方。
“大明太子殿下,永明王殿下到!”沈鐵山穿著一身盔甲喊道,他心裏也很緊張,自己作為永明王的親衛統領可不敢離開周仁遠半步。
墨竹也是一副親兵打扮,時刻警戒著對麵大帳周圍的韃子兵,他有些後悔來這遼東,雖說已經是開春時節,可這裏的天氣還是冷的要命,自己晚上睡覺經常被凍醒。
這時,大帳裏出來全是穿著重甲的十幾個辮子軍,看來是韃子首腦的親衛。後麵緊接著出來兩個衣著華貴的年輕韃子,一個身穿明黃色衣服的年輕韃子抱拳說道“大清議和特使太子豪格,廉親王多爾袞歡迎大明太子殿下,永明王殿下。”
朱慈烺和周仁遠也抱拳說道“大明議和特使太子朱慈烺,永明王朱由榔也歡迎二位殿下。”
四人來到議和的大帳裏,兩邊的親衛都一字排開,互相不服氣地盯著對方,火花四濺。
多爾袞大度地笑道“這幫狼崽子,怎麼還在此鬥氣?都下去吧,別在這裏礙眼。”
周仁遠也揮揮手示意沈鐵山他們也離開,兩邊親衛都瞪了下眼睛才走到帳外圍住大帳警戒。
“二位殿下從未到過這塞外吧?”豪格開口問道。
朱慈烺看這豪格風流倜儻,麵色白淨,彬彬有禮,不像人們常說的哪種野蠻人的蠻橫之態,不是風度笑著答道“我從小在深宮長大,但總是向往這遼東的黑土地,聽說這裏的大雪有鵝毛般大小,不知是真是假?”
豪格笑道“太子久居深宮,這遼東的大雪對於文人雅士說起來是樁雅事,可是對這遼東的百姓來說其實是樁災難。”
朱慈烺臉色一紅,以為豪格是譏諷他不暗民情,隻知風花雪月,心下微怒,坦然說道“是啊,本太子確實不知這大雪對於百姓來說是樁災難。所以我經常和永明王巡視四方,永明王經常對我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要想收拾這大明山河,得一步步從腳下做起。”
“呃?永明王爺喜歡遊曆?”多爾袞看著周仁遠這個戰場上的對手問道。
周仁遠笑道“親王殿下,我大明地大物博,幅員遼闊,本王隻是覺得要想了解這世上的百態,必須像那苦行僧般修行,我大明正德年間出了位聖賢王夫之,提出要‘知行合一’。小王不才,就是在試著證明這‘知行合一’能否平定這天下?”
多爾袞大奇道“你們明國的士大夫不都是推崇儒學嗎?實不相瞞,我們的太子豪格的老師便是你們漢人,講授的都是儒學之道。”
周仁遠笑了一笑,接著說道“儒學末技耳,不足道哉!”
豪格聽了心裏癢癢道“豪格願聞其詳!”
周仁遠戲謔道“豪格太子難道要拜小王為師不成?”
豪格臉色微紅,他第一次聽人看不起儒學,好奇之心大起,嘀咕道“隻要永明王願意為我解惑,拜師也不無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