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最初在德克薩斯州和新墨西哥州展開,隨著北美大陸天氣的逐漸穩定,北線也展開了戰事,東部軍隊繞道加拿大從北方開始進軍,戰線迅速分為南北兩條。但以為自己穩操勝券的東部軍隊卻遭遇了迎頭痛擊:他們麵臨的“西海岸國民軍”依然保持了相當強的戰鬥力,兵員素質也不像是遭受了好幾年饑荒的樣子。
事情很明顯,有別的什麼力量介入了這場戰爭。
一直忙於恢複國內秩序的東部決策者們抬起頭來,終於發現世界已經改變了。
因為黃石火山的爆發,幾乎所有美軍駐國外基地的兵力都在第一時間試圖趕回美國本土,其留下的真空地帶迅速被填補,比如說在歐洲,俄羅斯就一口氣把勢力範圍擴展到了巴爾幹半島,連德國邊境都能看得到囂張的雙頭鷹旗,這也是歐洲共同體急著和美國加強聯係的原因——在要死不活的打了幾年名不副實的世界大戰後,東邊的巨熊等這一刻已經要等瘋了。
為了抗衡俄羅斯,歐洲共同體不得不把更多注意力轉移到東線,對美國來說,要搞定西部的叛亂者就隻能靠自己。
但西海岸共和國也並非孤立無援。
夏威夷在黃石噴發造成的海嘯中損失不輕,但它總算是緩了過來,還繼承了幾乎完整的太平洋艦隊,這支強大的海軍艦隊是西海岸共和國的最大憑仗之一,而以夏威夷為中繼站和後方基地,亞洲的援助源源不斷地到來。
最初亞洲對西海岸共和國的援助主要是糧食,在西海岸下決心交出了一批軍事科技後,他們獲得的援助清單裏又多出了各種軍事設備。亞洲現在的局勢非常微妙,中亞地區幾乎都被俄羅斯控製,西亞則被幾個大勢力瓜分,至於東亞……現在也已經塵埃落定。
從趙宇了解的情況來看整個進程是這樣的:在第七艦隊匆匆趕往夏威夷後,日本就迫不及待地跳出來,宣布作為一個“沒有軍隊的不正常的國家”已經太久了,他們要在東亞獲得更多的權利——壓製了自己一百年的霸主走了,這是多麼令人歡欣鼓舞的事情!任誰也阻止不了我們重新崛起,有誰不相信的話,就來試試我們的意誌吧!
但他們的悲劇在於,在大陸上還有一個作為鄰居的龐然大物,同樣已經忍了美國人很久,也不打算放棄這個機會。
平心而論,因為之前有美國的各種提攜,日本海上軍事力量在科技水平上算是領先東亞的,隻可惜當數量優勢達到一個程度的時候,技術水平就不怎麼好使了。僅僅三個月時間,日本人就在力量對比懸殊的幾次海戰中喪失了幾乎所有的軍艦,狼狽退守本土四島,而當掛著八一軍旗的軍艦編隊繞過大半個日本,出現在位於東部的東京灣時,日本人隻剩下一個選擇,就是繼續當他們的不正常國家。
而那位鄰居在按住日本亂打的同時,還有餘力派出南海艦隊去東南亞逛一圈,向沿海諸國表達一個親切而明確的問候:還有誰不服?
局勢很清楚,在美國人離開東亞以後,這一片有資格當老大的國家隻有一個。
之後發生的事情就沒什麼懸念了,決定西太平洋沿岸霸主地位的過程用了接近半年,但這件事搞定以後,統合這片地區就隻用了一個月。現在,名為“西太平洋同盟”,簡稱“wpa”(westepacificalliance)的國家聯合體,是西海岸共和國的最重要盟友,它的勢力範圍包括整個東亞和東南亞,一部分西伯利亞(俄羅斯為了籌措西進資本把大約一百萬平方公裏的土地“托管”了出去),印度也捏著鼻子加入進來(在被同樣痛打一頓,並損失了東部的幾個邦之後),另外還有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兩個表示願意“協助”wpa的外圍國家算是合作夥伴。在西海岸共和國成立之前,wpa就開始向北美西部提供援助,每個月會有大量的物資從日本和澳大利亞裝上貨船運往夏威夷,再從夏威夷運往北美大陸西部,正是這些援助物資讓無法得到東部救援的俄勒岡、內華達等地區緩了一口氣。
當然,wpa從來不做虧本生意,西部付出的主要代價就是技術,所有的技術。wpa的人(主要是中國人)來到西部,帶走所有他們感興趣的東西,從圖紙數據到設備實物成品再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斯坦福大學,全數打包,一些幸運的原美國西部公民(主要是技術人員)也獲準到wpa的勢力範圍內定居,wpa為他們提供廠房,提供人力,提供實驗室,提供經費——隻要你在研究能讓人類逃出太陽係,或者抵禦那個伽馬大炸彈的技術;你也可以試著研究其他什麼東西,做出來之後試著丟給巴特明斯人碰碰運氣,說不定就解鎖什麼技術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