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女搖搖頭,“應公公什麼都沒與我說,隻是讓我替他將東西保管好。”
她不識字,這麼多年也不知道盒子裏放的是什麼。
蘇七回憶了一番陳公公的供詞。
當年他受指派,去監看董貴妃殉葬,之間董貴妃一直拒絕自縊,而後陳公公去請示了太皇太後,這之間有一段空白期,董貴妃留下的血書,應該也是在那會趁機寫的。
隻是,血書最後又是怎麼落到應公公手裏的呢?
這件事,恐怕要等找到應公公兄弟倆的下落,才能知道了。
不過,有了董貴妃的血書在,案子又比之前邁進了一步。
但隻有這些,仍然還不夠。
董貴妃堅信太皇太後假傳了遺詔,那麼,她必定是掌握著真遺詔的。
她當時沒人相幫,自然不敢拿出真遺詔與太皇太後對抗。
所以,她肯定會在留下的血書裏麵,留下真遺詔的所在之地,讓後人替她討一個公道。
思及此,蘇七又把董貴妃的血書在腦子裏回想了一遍,除了那兩個異樣的字之外,血書裏麵再沒有別的信息。
可隻憑那兩個字,她又要怎麼去猜背後藏的謎底呢?
蘇七告別了宮女,回到馬車,啟程返京。
如果冷戰他們還沒有找到應公公,她想入宮去董貴妃當年住的宮殿裏找找看,有沒有與‘夜’‘火’有關的線索。
隻有找到了董貴妃留下的真遺詔,她才能讓太皇太後伏法認罪。
不管是董貴妃之死,還是四個太監之死,太皇太後都要為她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
馬車才剛入城門,蘇七就被外麵亂哄哄的聲響驚了驚。
她掀開馬車簾子往外一看,隻見百姓們紛紛朝著一個方向湧去,一邊跑還一邊在嚷。
“曜王殿下的冤屈,若我們不去請命,誰能替他說話?”
“曜王殿下向來體恤百姓,當年鬧旱,他還與我們一起受苦找水源。”
“他的母妃被人害了不說,就連他都因為要查母妃之事而被幽禁了起來,我們要替曜王爺討一個公道。”
“對。”
蘇七看清楚了,百姓湧去的方向正是大理寺。
她躍下馬車,攔下一個過路的老婦人,“大娘,可否問一下,京中是出了什麼事麼?”
老婦人上下打量了蘇七一眼,而後一五一十的把事情原委說了一遍,最後,她氣憤不已的捶捶自己的心口。
“姑娘,你是不知道,曜王爺那麼善良的一個人,他沒有顯赫的母族相幫,那我們便要為他聯名討個公道。”
話畢,老婦人急匆匆的隨著人群離開。
蘇七站在原地,眉心霎時攏成了一團。
這些百姓之所以知道楚容曜的事,全是因為有人在京城各個地方張貼了榜文,仔細描述了董貴妃遺骸之事,還有楚容曜被幽禁的經過。
其中還提到了四個太監公公的死,以及他們與當年殉葬事宜的牽扯。
百姓對於四個太監公公之死,都是有所耳聞的,當即便認定了事情是真的,紛紛自發決定去往大理寺,要替楚容曜討個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