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0章 打仗和不打仗(1 / 2)

但很顯然,李治主張的並非出兵,以武力鎮壓。

兵法有雲,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程處亮主張出兵,便是最下下策。

雖然這也是最有效的手段。

但這並不是李治心裏最滿意的答案。

許敬宗和李義府向來會揣度聖意,更何況這次還這麼明顯。

但這種事,許敬宗從來不會自己衝在最前麵。

他跟李義府之間一般都是合作關係,一個明,一個暗,如果其中一個出了點偏頗,另外一個就會出言相助。

這個模式到現在為止,都相處的挺不錯的。

李義府站出來:“程將軍所言雖然有道理,但是臣以為,如果能不出兵就將邊境之亂鎮壓,豈不是更好?”

程處亮鄙夷的瞥他一眼。

李義府在他心裏,就是奸詐小人的代名詞。

所以說話的時候也沒太客氣。

“那李大人覺得有什麼辦法能不戰而屈人之兵?西南邊陲之亂,和天竺有脫不開的關係,那地方雖然被並入大唐版圖許久,但是那些人畢竟不是我們同族同宗,差異頗大,加上人數不少,一旦有了領頭鬧事的,其他的人就會隨波逐流,如果不能在一開始就將他們鎮住,後麵隻會越鬧越難看!”

李義府有些啞火,但依舊不服氣:“程將軍,但那些人之間的聯係並非不可破滅,若是能逐個擊破……”

“逐個擊破?李大人在朝堂上用嘴皮說話是習慣了吧?戰場上風雲瞬變,哪裏有這麼容易的事情?”

李義府徹底變了臉色。

這個時候,程處默站了出來。

他已經人到中年,續了胡須,束的整整齊齊的頭發隱約透出來幾根白發,但這絲毫不減他軍人的威武和多年的積威。

“李大人說的也並非全然不可。”程處亮愣了一下,看著他大哥繼續說下去,“現在出兵有兩個問題,一是去年旱災,糧食收成十分不容樂觀,雖然今年有所好轉,並且從海外囤積不少,但是百姓手中的糧食,依舊需要朝廷隨時支援,所以一旦出兵,糧草方麵不是十分充足。”

李治聽得直點頭。

民生方麵,是很重要的。

其實不僅旱災,還有澇災,現在回想起來,最近幾年大唐並非風調雨順,甚至,每一年都有災害出現。

而現在,是兵災,是戰爭,戰爭的消耗比之這些災害,需要付出的代價其實更多。

大唐雖然富裕了許多,但是一旦出現天災,有錢,也不是什麼都能解決的。

見李治沒有說話,反而陷入深思的模樣,程處默繼續道:“還有第二個問題,那就是天竺之地雖然早已臣服,但各部之間依舊有聯係,就如同李大人說的那般,是有機會逐個擊破的,但是現在想要瓦解他們之間的聯盟,卻很困難,而一旦出兵,是有可能使得他們之間的聯盟變得更加牢固。”

許敬宗適時補充:“這就像是一汪池塘中,原本生活在一起的魚群,忽然發現了一隻有極大威脅的天敵一樣,他們之間的聯係,會變得前所未有的緊密,加之他們之間文化,血緣,習俗相似,互相牽絆,這種合作可能會變得無比契合,這樣一來,我方的劣勢就會放大,畢竟是遠征,這種缺點會有可能形成致命的危險。”

程處默點點頭:“最重要的是,我們現在駐守在各地的兵力,已經達到可以稀薄的極限了,若是從別處調兵過來,那其他地方就會處於無人鎮守的地步,同樣危險。”

說到底,沒糧,沒人,這場仗打起來的代價很大很大,甚至超過他們的想象。

實際上許敬宗和程處默心裏都明白,現在的大唐已經很難將這麼大的版圖吞下去。

雖然這些年已經停止擴張,但是版圖依舊大的驚人。

隨時隨地都需要警惕反噬,否則就是萬劫不複。

這些,都是李治不願意出兵的理由。

天竺各部和大唐本土接壤,邊界都開始蠢蠢欲動了,其他地方,或許會更危險。

“你們說的都有道理,諸位愛卿可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法?”李治鬆垮的靠在龍椅上,軟軟的靠墊輕輕的推著他的後背,逐漸放鬆下來。

李義府剛才被程處亮懟了一堆,所以發言格外積極:“陛下,臣以為可以用震懾之法!東瀛一戰,消息恐怕還沒傳到西南之地,相比東瀛,天竺各部的實力其實並沒有相差太多,若是如此,可叫他們以此為戒!”

李治眼睛微微一亮。

要不是張慎微撥了一部分人馬去打東瀛,否則他也不至於一點人手都騰不出來。

“這倒是一個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好辦法。”

許敬宗補充道:“此法不錯,至少能起到一定的拖延作用!”

最重要的是,軍功,這些年的軍功實在太多了,朝堂上的武將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