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散了,姚洪恩回到屋內,今天心情大好,趁著得空,自己在家拾掇武器。
晚些時候,謝振飛拿著賬簿過來找姚洪恩,報告此次打梢小南口所得財物。
“堂主,按照十取其一的原則,此次寨子所留,較之上次板橋集,一點不少。尤其是所獲好鐵,有近兩千斤,如果趕製大刀、長矛,足可解寨內燃眉之急!”
姚洪恩聽了謝振飛的報告,心中快慰。
“振飛兄,真是辛苦你了,難得把寨子錢糧經理得井井有條,”姚洪請謝振飛坐下,“還有一件事要煩請你幫忙,幫我給秦憲欽兄弟寫一封信。”姚洪恩說道。
“明白!”謝振飛到屋內拿來紙筆。
“我將意思說出來,請振飛兄幫忙梳理梳理。”姚洪恩不通文墨,每次寫信,都是先自己敘述意思,待人幫忙寫好了,自己再聽一遍。
謝振飛本名謝廣縉,原是泰和縣一名衙役,因為與同伴酒後鬧事,傷了別人性命,因此逃亡在外。後來聽聞姚洪恩重情好義,遠近流亡多有依附與他,於是也前來投奔,為免麻煩,改名謝振飛。謝振飛常年在衙門當差,既通文墨,又善理錢糧,漸漸得到姚洪恩倚重,給以重金,謝振飛也在下莊寨留了下來。
“告訴秦憲欽兄弟,年前承蒙指點,本寨不幸遭遇侯老爹事件,別無辦法之下,對小南口予以襲擊以作報複。此次襲擊,收獲頗豐。下步如何辦理,暫時看牛家寨如何回應。眼下暫時準備積蓄力量,如果情況允許,將銳意南下,以助龔旗主成就大業。希望秦兄弟不吝賜教。”姚洪恩一邊想,一邊說。
“振飛兄,我的意思就這些,語句不通,請你按照意思幫忙回信吧!”
原來,年前,姚洪恩按照慣例,專程前往渦陽縣磨盤鬆看望白旗旗總龔樹德,並拜訪了幾個自己熟識的兄弟。
在諸多旗主中,姚洪恩與秦憲欽最投緣。秦憲欽年齡三十三歲,早年家裏窮,跟著龔樹德一起打梢,後來在家鄉也開始扯旗,召集一些人馬,雖然所統人數不多,但也自成一支。因為經常跟隨龔樹德四出打梢,消息靈通,掌握情況精準,又加上其看問題很有些見地,姚洪恩很重視這個弟兄的意見,除長期保持聯係外,每次到渦陽,都要前去拜見,做一次長談。
此次前往,不免兩人又是互通消息,交換對局勢的看法。
談及地方情況,秦憲欽悄悄地告訴姚洪恩,有太平軍的人曾前來聯絡龔總旗主,太平軍計劃增兵西進北上,希望與旗主等南北響應,在中原有一番作為。
秦憲欽告訴姚洪恩,安徽巡撫福濟並不知兵,據稱,其與部下相處漸漸離心,且省內沒有清軍主力部隊,眼下太平軍又將率大兵前來,總旗主計劃趁勢遠出,擴大地盤。
秦憲欽勸姚洪恩,應當見機而動,不要株守一隅。
和白旗主龔樹德一樣,姚洪恩對太平天國並不感冒。
姚洪恩還記得,年前參加雉河集之盟,中原各路英雄齊集,盛況空前。姚洪恩這才知道,原來江湖中這麼多結撚的兄弟,瞬時心情澎拜,信心大增。以前,姚洪恩總認為自己猶如盜匪,為了混口飯吃,四處打劫,自集盟之後,姚洪恩不再自認盜匪,而認為自己幹的是一番事業,對手下弟兄,慢慢也勒以軍法。
撚子兄弟們都說,中原大地,向來英雄輩出。當年明太祖朱元璋,就是起於不遠處的鳳陽,劉邦也是在離此不遠的永城斬白蛇而起義。當今天下大亂,粵匪橫行,中原群雄四起,二百餘年以來,清廷以蠻夷占漢家江山,現在漢家兄弟拿起武器,奪回江山,正當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