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誌墉在黃大道麵前主動提出推薦人才,心中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帶了五年之久的徒弟唐雪鬆。
唐雪鬆和顧誌墉是同鄉,在木源豐當夥計要說也有七年了。先前是在鎮江,後來跟著顧誌墉到了泰和縣。
木源豐其實最開始並不是做票號生意,還是明末清初的時候,清軍南下長江流域,大量建造船隻,木源豐的東家遲家當時還是一個木匠,看著這個商機,幹脆販賣起木頭,一二百年的發展,才編織起分布安徽、浙江、江蘇、江西等地的專門販賣木頭的商號。後來天下漸亂,地方土匪肆虐,木頭運輸不便,商號年年虧本,現任東家遲瑞明見票號生意紅火,變賣家財,拿出本金,帶著夥計,就地轉行,開起了票號的生意。雖然小本經營,但算起來,維持到第三年就開始盈利了,到了第五年就盈利就穩定下來了。
顧誌墉和唐雪鬆都是店裏的老夥計,兩人從十幾歲就開始經商,辦理過木材店,又經營過票號,對於做生意、辦財務,毫不陌生,加上顧誌墉很有些才華,帶著唐雪鬆在新的票號裏逐間站穩了腳跟,隻是店鋪裏麵也講究論資排輩,兩人就這麼熬著,顧誌墉還好,現在四十幾歲,也當上了大夥計,但唐雪鬆還是小夥計。黃大道求賢,顧誌墉就想好了,推薦唐雪鬆,給他找一個出路。
大半夜,顧誌墉回到鋪子裏,叫醒了唐雪鬆。
“雪鬆,你現在每月能拿多少月錢?”顧誌墉問唐雪鬆。
“師父,你怎麼問我這個,你不是知道嗎,每月月錢二兩一錢。”
“那你就這麼當著小夥計,熬著?”
唐雪鬆不知道顧誌墉大半夜喝完酒叫自己說這個幹什麼。看著顧誌墉,不知道師父到底想說什麼。
“你老實回答!”
“是!”
“師父你也知道,鋪子裏這麼些夥計,再過個三五年,我這月餉估計能漲點,到時候也能有個三兩多,熬到師父這個年齡,估計也能當個大夥計,月餉七八兩了!”
“你就想這麼過這一輩子?”
“這樣已經很好了,或者,等我攢夠了錢,在老家開一間鋪子,當過個小康生活也滿足了!”
“沒誌氣!才二十幾歲,就沒點想法了!今天,我給你找個一個好的去處。”
“哪裏啊?”唐雪鬆來了興趣。
“推薦你去當團勇去!”
“我不去!幹那玩意兒,沒什麼出路,哪裏比得上我們當夥計,不用賣命,薪資還不低!”
“當然不是讓你去當普通團勇!咱們這一片的團長換人了,以前那個廢物齊團長撤了,換成了黃團長,這位團長現在正是用人的時候,讓你去,就是去幫忙整理團裏的財務,既能施展你所長,又能闖蕩一下,說不定能混出個名堂也不一定!”
“我管他什麼團長,都是一丘之貉,這些個當官的,都是滿口仁義道德,盡幹傷天害理的事。師父,你怎麼把我往火坑裏麵推!”
“閉嘴!你可知道這位黃團長是誰?他可是頭一個月,憑著一人之力,抓捕了十幾名撚匪的那個少年英雄黃大道!再說,讓你去當團勇,是讓你管理財務,以我看,團練裏的人並沒有將財務的實情告訴黃團長,再加上城北這一片商業底子不錯,隻要好好經營,財務可以大有起色。黃團長到時候有錢有人,再加上他用心辦理,我看其未來不可限量。等他發達了,你再去,屁都聞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