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尋根(3 / 3)

君雅笑得風輕雲淡,隨即很無辜地表示,這是君臨的意思,這些東西是留給他們兄弟兩個的,隻有他們一起回到君家,他才能拿出來,至於為什麼,他們隻能日後去問君臨。

君情甚是無語,挑了挑眉再不說話,他是很想去問君臨,可他問得著嗎。而且他們出生的時候,君臨不過二十出頭,為何就在安排這些事了,實在是有些古怪。

衛昭顯然也是想到了這個問題,他眉宇微蹙,側目看向君雅。衛夙和君臨相差十好幾歲,正常來說,衛夙該是走在前頭那個,可是除了衛夙,其他人還有可能告訴他們真相嗎。

除非是……

君臨那個時候就已經知道……

他命不久矣……

所以才會有這樣的交待,他篤定衛夙會在將來的某一天向兩個孩子說出真相,他不想讓他們太過遺憾。

衛昭猶豫許久,最終卻道:“他……他就不怕我們沒有來麼?”

“若是那樣,我就隻能把這些東西帶走了。”當初決定把衛昭送回宮時,君臨是猶豫過的,君雅的預言雖然聽起來有點不靠譜,可要是一語成箴,似乎也挺有意思的。

衛昭和君情默然對視,眼中都有慶幸的色彩閃過。

是夜,衛昭和君雅秉燭夜談,相談甚歡,最後得出一個想法,他讓君情回京以後告訴衛崇榮,把太子送來君家,跟著君雅讀兩年書。

老爺子一輩子教書育人,徒子徒孫遍布朝野,偏偏就是不肯出仕,衛昭想來想去,好容易才想出這個折衷的法子,山不來就他,他來就山便是。

君情對衛昭的安排並無異議,他想了想,低聲問道:“你好像對太子很不放心?”從小帶在身邊親自教養,安排的師傅都是朝中大儒,甚至還想著把人送到君家求學。

“團團日後的處境……”衛昭說著頓了頓,良久方道:“和榮兒是完全不同的,他沒有退路,必須讓自己做到最好才行。”落地即封太孫,衛崇榮登基即封太子,衛謙前麵隻有一條路。

“你在擔心圓圓圈圈?”團團圓圓剛滿十歲,小圈圈隻有三歲,兄弟幾個一向兄友弟恭、親密無間,衛昭想的問題似乎有點太遠了。

衛昭低低歎了口氣,輕聲道:“防患於未然,總不是什麼壞事。”他沒法告訴君情,他最擔心的,其實是衛崇榮,盡管在眼下,他還是個寵兒子寵到沒邊的傻爹。

但是衛明的前車之鑒就在眼前,衛昭不可能不多想。永嘉末年,衛夙對衛明的心態有多複雜,衛昭看得清清楚楚,而在衛明小時候,衛夙疼他的程度絕不亞於衛崇榮疼愛衛謙。

還有就是衛蘭的殷鑒,生在皇家,即便是同胞兄弟有些爭鬥也是很難避免的,不讓弟弟們產生不必要的想法,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太子本身夠強,不給其他皇子任何機會。

同樣是六歲進入宮學,衛昭和衛崇榮不約而同地盯緊了團團的學業,不能有絲毫放鬆不說,隨時還有各種補課,皇帝太子輪番上場,文臣武將各種客串。

相比之下,圓圓的日子就過得很逍遙了,愛學就學,不愛學就玩,誰都不會多話。

君情默然,半晌方問道:“你問過祖父的意思嗎,我記得他早就不親自帶弟子了?”

衛昭搖頭:“問什麼問,要是老爺子拒絕我怎麼辦,我還能強迫他不成。我直接把人送過來,我就不信他還能把我家團團趕出門去。”他說完得意地瞥了君情一眼。

君情徹底無語,衛昭先斬後奏都出來了,他還能說什麼。

結束了君家之行,衛昭和霍青陽北上幽州故地重遊,君情直接回了渝京,向衛崇榮和君華轉達了衛昭的意思。

君華聞言很是不解,他家曾祖父的才名再高,也犯不著把太子送到他跟前求學吧。

他見君情沒有解釋的打算,衛崇榮又是一臉的若有所悟,就什麼也沒有問。

等到君情出宮,君華方問道:“榮哥哥,你明白父皇的用意了嗎?”

衛崇榮頷首,但笑不語。之前,衛昭突然去了琅琊君家,他就感覺有些奇怪,隱約想到了一些事,可又不敢相信。

這回,衛昭要把團團送過去,算是徹底坐實了他的猜測。

見衛崇榮遲遲不語,君華急了,催促道:“知道你就說啊,不要吊人胃口好不好?”

衛崇榮低下頭,把嘴湊到他的嘴邊,用第三個人絕對聽不到的聲音說了番話。

漸漸地,君華的表情凝固住了,他張了張嘴,似是要說些什麼,卻又沒有發出聲音。

衛崇榮很理解君華的心情,用力握了握他的手。他前前後後觀察了二十多年,還把兩世掌握到的信息進行了對比,才敢那樣去想,可在今天之前,他甚至都沒敢向衛昭求證過。

君華聞所未聞,被震住了在所難免。

過了許久,隻聽君華喃喃道:“原來,我從一開始就沒有叫錯榮哥哥……”

衛崇榮沒想到君華竟然想到了這個,也是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