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番外三·小年糕(1 / 2)

從康熙的莊子出來,胤禛打發了弘暉帶著弟弟妹妹先行回京,自己則陪玉齡遊覽江南風光。

弘暉今年已經十八歲,已經開始跟著胤禛接觸政事,朝政交給他,胤禛倒沒什麼不放心的。正好可以順便鍛煉鍛煉他。

送走了弘暉,胤禛問玉齡,“皇後想去哪裏?”

玉齡一直目送船走遠了,才低頭道,“我想去錢塘江看潮水。”

“那現在可太早了些。”胤禛有些為難的道,“每年最好的觀潮時間,是八月十五之後。我們怕是不能在這裏等半年時間。”

雖然他表現得很灑脫,但是真的要徹底放手政事,自然也是不可能的。出京在外半年,更是絕對不會發生。然而他之前已經許諾了玉齡,她從來所求也少,難得開了口,若是做不到,胤禛自己都過意不去。

玉齡笑了,“雖說‘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但其實潮汐每日都有,我……隻不過是想看看錢塘江的潮水罷了,並不執著於那一天。”

胤禛鬆了一口氣,“那就好,咱們這就過去。”

江南就是這一點好,水道連通,連船都不必下,直接換個方向行駛就行了。

錢塘最佳觀潮的地方,應該是海寧縣,不過玉齡要求沒有那麼高,就近去了蕭山,在江邊置了一套宅子住下。每天聽著波濤聲入睡,早晚漲潮時,便沿著河邊散步,日子安寧極了。

胤禛有些欣賞不來這樣的閑適。他就是個勞碌命,在京城時,就算是去圓明園住的時候,也是每天折子不離手,忙到深更半夜。這陡然閑下來,竟是渾身都不自在。住了兩日之後,便有些坐不住了。

但他也不好開口問玉齡什麼時候走,畢竟難得陪她出來,自然是讓她盡興為止。

玉齡開始時並沒有察覺到他的想法。按理說這是很不應該的,二十多年的夫妻,彼此之間已經相當了解了。隻不過現在,玉齡的心思都不在這上麵。

前世她的家也在杭州蕭山,然而她從小到大,竟一次也沒有看過所謂的錢塘潮,因為她的身體弱到了連一點水汽都受不了的地步。爸媽也從來不在她麵前提這些事,但是玉齡還是能夠從其他地方得到小心,尤其是網絡上,什麼都是應有盡有。

玉齡曾經很想出來走走。

就像是現在這樣,找個山水秀麗的地方,每天清清閑閑的過日子。但是對於那時候的她來說,就算是這麼簡單的想法,也不可得。

所以玉齡現在這樣,其實倒更像是在圓自己的一個夢。

不過,就這麼住了四五天,玉齡也覺得有些膩了。

過去她覺得自己心無旁騖,有這樣一個地方落腳,日子想必悠閑似神仙。但真的過上了之後,倒覺得平平淡淡,沒什麼值得留戀了。有句話說得好,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一旦得到了,也不過就是這麼回事。

玉齡突然發現,自己其實早就已經習慣了清朝的生活,並沒有自己所以為的那樣懷念現代的日子。

人畢竟是感情的動物,自己在現代活了二十多年,來到這裏之後一樣過了二十多年。再多的不適應都已經變成了習慣,她甚至已經將自己當成了一個徹徹底底的古代人,除了父母之外,再沒有任何的牽掛。

等從那種莫名的情緒之中走出來,她自然很快就發現了胤禛的不自在,便主動提出回去。

胤禛對此很詫異,“皇後不再住幾天麼?”

“不必了。”玉齡說,“不過是從沒有看過,所以貪新鮮罷了。這麼幾天,也該看夠了。再說,皇上這麼神思不屬魂不守舍,想來也是惦記著京城那邊的事。我怎麼好繼續耽擱。”

說這話時,她笑眯眯的看著胤禛,倒是讓胤禛有些不自在起來,“我不是不願意陪附近在這裏住著,隻是……”

“不用解釋。”玉齡轉過頭,笑了。

不用解釋,因為她知道胤禛是什麼樣的人,而她愛著的,也正是這樣的他。所以,這世上所有人都可以不理解他,但她卻不能。

既然玉齡開了口,他們自然沒有繼續滯留,而是以最快的速度趕回京城。

回京時是四月中,時間上還來得及,胤禛便降旨,命禮部和內務府查訪戶籍,將今年參選的秀女名字報上來。

自從胤禛登基,八年來隻進行過一次選秀,而且選出來的秀女,宮中一個都沒有留,全部都指婚給了宗室。大臣們都看得分明,皇上對皇後那是敬重有加,加上他勵精圖治,也不需要秀女入宮鞏固自己的皇權,更何況太子年紀漸長,就是入了宮,生了孩子又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