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的,八旗之中自然也就歇了將女兒送進宮的心思。大部分人甚至更希望落選,然後自行婚配。到底也能讓女兒嫁作正妻,沒什麼不好。
不過這兩年來,時常有重提選秀的折子。這可不是因為大臣們又換了心思,而是因為太子殿下已經長成了。說起來他今年十八歲,至今尚未婚配,已經很令人吃驚了。因為皇子們多是十四五歲的時候便指婚的。即便太子妃的人選要慎重,但是當初胤礽身邊,也是有好幾個侍妾格格的。
這是玉齡的要求。對玉齡來說,十四五歲根本還是上初中的小孩子,結婚實在是太早了些。——按她的意思,其實十八歲也還是孩子,但好歹成年了,在古代也不能要求那麼多。否則大臣中難免會有人質疑,是不是太子的身體出了什麼問題?能堅持這麼幾年,已經十分難得了。
而且除了要選太子妃,胤禛幾個年幼的弟弟,還有兄弟們的孩子,再加上其他的宗室子弟,等著指婚的人還多著呢。大清朝弄出個選秀來,根本目的就是控製住朝臣以姻親作為聯合方式的道路,將皇權牢牢掌握在手裏。否則讓這些人各自聯姻,將來形成一張密密的網,說不定還要上演唐朝之前世家林立,威壓皇權的局麵。
所以選秀的消息,其實年前就已經透露出去了。這時候下了旨,禮部那邊很快就將名單報了上來。之後玉齡便開始忙碌。因為選秀的工作,是由她全權負責,各種瑣事自然忙得人頭疼。
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她要從這麼多的姑娘裏頭,挑選出合適的皇太子妃。
玉齡沒想過要在這裏推行什麼自由戀愛,但是至少挑出來的姑娘,得讓弘暉滿意吧?然後還得她自己滿意,胤禛滿意,這樣一來,要求自然就高了。
而後在查看秀女名單的時候,玉齡看到了一個她都快忘到後腦勺的人:年氏。
選秀名單上沒有名字,隻有某某官之女某氏這樣的大而化之的介紹,如果不是年這個字實在是印象深刻,玉齡沒準就忽略了。
她現在想起來,鈕鈷祿氏似乎的確是康熙五十幾年的時候進四爺府的。至於究竟是哪一年,她就不記得了。反正是因為西北戰事,康熙和胤禛都必須倚賴年家,所以她挺風光的,一進府就是側福晉。
不管是曆史上還是野史之中,對這個女人都有濃墨重彩的描寫,許多人都認為,她才是雍正心愛的女子。家世顯赫,容貌出眾,進府之後接連生下好幾個孩子,雖然都夭折了,但寵愛可見一斑。
麵對這麼一個女人,玉齡心中自然會有些不舒服。哪怕她知道現在胤禛可能根本不會跟小年糕有什麼牽扯,更不可能納她為妃,但還是感覺別扭極了。
晚上含糊的跟胤禛提起時,他竟然難得的開口讚了一聲,雖然說的都是年遐齡和年羹堯之事,但是言語之間,顯然對年氏是很看重的,甚至隱隱有要將年氏指給弘暉的意思。
玉齡吃了一驚,幾乎是立刻就從那種虛無縹緲的吃醋念頭裏清醒過來,直接的拒絕了胤禛的打算,“我想還是給弘暉挑一個大方些的滿洲貴女,更為合適。畢竟將來她身上的擔子可不輕。”
這倒不是玉齡故意使絆子——雖然其中也有這方麵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在她的心裏,年氏可以做寵妃,卻當不了皇後。人的命像是注定好的,任她再是絕色風華,身上沒有皇後所需要的那些東西,自然也不行。
這話說出來之後,玉齡倒是很快有了決定,胤禛還有好幾個沒有娶福晉的弟弟,一個皇子福晉的身份,年氏倒也擔得起,而她也不必再自責於自己搶走胤禛了。或許,年氏嫁給別人,會比曆史上更好命些呢?
這輩子,年氏是不可能跟胤禛有什麼牽扯的了,如此甚好。
至此雍正生命中最後一個濃墨重彩的女人也終於被自己ko掉,玉齡突然有一種“就算是現在閉眼”也值了的感覺。天知道,當她穿越來清朝的時候,隻想安安穩穩過日子,並沒有想跟這些穿越女鬥智鬥勇啊!
好在,身邊一直都有胤禛陪她,受折磨的也不隻是她一個,也算是扯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