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2 / 2)

鄭氏並未將她的指桑罵槐放在心上,因著先前鄭嬤嬤的提醒,她自個兒也有些不信妯娌的為人,金氏誇男方的話她幾乎統統過濾了,冷靜的道:“弟妹有心了,不過這男方是誰我都不清楚,你說得再好我也聽不懂不是?”

宋氏附和道:“是這個理兒,三弟妹隻要把名兒亮一亮,都是京裏人,這麼好的人家我們自然知曉,不就省了介紹的功夫?”

宋氏話說得好聽,金氏麵上閃過一絲得意,道:“既然嫂子們如此說,我也不好藏著掖著不是?二嫂可聽好了,劉大人的兒子,可配得上四丫頭?”

“劉大人,可是吏部尚書劉大人?”

金氏點頭,宋氏心頭一陣激蕩,吏部尚書,那可是掌管官員政績考察和調配的大臣啊!自家丈夫是個有能力的,連知府大人都誇讚,可就是因為朝中無人,簡家人脈都在清流這一塊,吏部根本使不上力,丈夫政績考核便過不了關,如今已是第三回連任蜀州同知了。

若侄女能說給吏部尚書家,有劉大人提攜,任滿後丈夫往上升一升應該不成問題。

“這般真是太好了。”宋氏拍了拍鄭氏道,“我說了四丫頭是個有福氣的,這不就來了嗎,也是虧了三弟妹張羅。”

鄭氏麵色不再似先前冷淡,自個女兒的婚事,她比誰都上心,正是如此,才不像宋氏那般一聽是吏部尚書家便喜不自勝,她遲疑了片刻,道:“這劉家後院複雜,子孫眾多,不知弟妹說的是哪一個?”

“四丫頭那般的人兒,配自然是劉夫人嫡出的兒子了。”金氏笑得得意,“難得的是劉太太不為外頭那些流言所動,相信我們四丫頭的人品,親家太太與她那麼一說,便一拍即合,可見先前就對四丫頭上心著呢。”

鄭氏聞言也挺高興,自個女兒她看著都好,可畢竟遭過這麼多回罪,恐怕能說到門當戶對的已是萬幸,劉尚書世家出身,與昌國公還是姻親,自個兒年過不惑便是從一品的朝中重臣,備受聖人倚重,這樣的人家,怎麼說都是自個兒高攀了,說的又是劉夫人所出的嫡子,正如她大嫂心裏所想,有個吏部尚書做姻親,待兩年後政績考評,她丈夫的位置說不得也能動一動。

可謂一舉多得。隻是鄭氏心裏頭還有些擔憂,這麼好的事兒,怎麼就落在她頭上?

金氏見鄭氏和宋氏喜不自勝的模樣,更是笑得得意,覺得自個兒這回大露臉了,笑道:“還得多虧了親家太太從中牽線。”

“該日定好生謝過親家太太。”

鄭氏想了想,問:“這劉四少爺應該也年過弱冠了,怎麼還未定親?”劉家子嗣繁榮,正室所出的兒子卻隻有三個,劉大少爺早已成親,鄭氏理所當然的以為這回與自家說親的是劉夫人的二兒子。

金氏卻道:“四少爺?二嫂想岔了罷,四少爺早定親了,劉夫人與我說的是五少爺。”

“劉五少爺?”鄭氏臉色頓時大變,“你竟然給四丫頭說劉五少爺,誰不知道那人名聲如今壞透了,哪家敢把姑娘嫁給她,你……你安的是什麼心!”

“二嫂,四丫頭如今這名聲,劉家肯要就不錯了,且那事都是誤會,不知情的人以訛傳訛,跟四丫頭被傳有隱疾所以嫁不出去是一個理兒,劉夫人都說了實情並不是如此。”金氏也麵帶怒意,“我好心替四丫頭張羅婚事,卻被人如此揣測,果然是狗咬呂洞賓!”

鄭氏氣得手都抖了:“好心?你要是真好心就不會把我女兒往火坑裏推,那劉洋如何能給瑤兒相比,你說傳言隻是誤會,可一條人命就擺在那裏,真要是誤會,先前定婚的陳家就不會退婚!”

金氏眼神閃了閃,似有些心虛,但是一想到自己在劉太太跟前拍著胸脯保證了的,表情又堅定起來:“這些都是小事,劉夫人可是很滿意的四丫頭的,劉夫人都說了日後定照拂四丫頭,五少爺年少不懂事,卻最是個孝順聽話的,再說了,劉大人可是吏部尚書,大伯和二伯卡在原位多少年,不就是吏部沒人才導致升遷無望嗎?如今若能跟吏部尚書結為親家,再加上大伯二伯的才能,如何不能更進一步?”

這話說到宋氏心坎上去了,她眼神閃了閃,不由拉了拉鄭氏道:“二弟妹不然考慮一下,與母親和二叔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