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能奇整理好騎兵隊伍,準備隨時切入支援。
“隆隆隆”哥薩克人分成三股力量開始向明軍陣形推進。
明軍的炮兵整裝待發,計算著雙方之間的距離,五裏,四裏,三裏
待敵軍進入三裏左右的距離時,隨著一聲令下,負責點燃火繩的二炮手立即舉著火把將火繩點燃。
“嗞嗞”火繩冒著火花和黑煙快速的燃燒著。
“轟轟轟”一門門野戰炮炮身一退,將炮膛內的25千克、4千克和6千克三種不同規格炮彈給發射了出去。
一顆顆實心大鐵彈仿佛隕石一般,爭先恐後的向著敵軍陣營衝去。
不少哥薩克騎兵微一抬眼就看到了飛射而來的炮彈,但他們大多不甚在意,心裏也清楚,在這種情景下,躲是躲不掉的,隻能聽天由命。
“轟轟轟”一顆顆炮彈凶猛墜下。
一顆4千克的炮彈直接落在一個哥薩克騎兵的腦袋上,其頭顱就仿佛爛西瓜一般,當場爆裂。
大鐵球去勢不減,順勢砸在馬背的後半部,一匹壯碩的頓河馬當場被砸得雙前蹄抬了起來,然後一聲悲鳴倒翻在地,口吐鮮血,眼見不活了。
“轟”的一聲,一顆6千克重的炮彈沒有砸中任何目標,隻是狠狠的砸在地上,掀起一片泥土。
飛射的泥土衝擊在周圍的騎兵和戰馬身上,帶起一片慘叫。
而那顆大鐵球落地之後,並沒有停止,仿佛保齡球一般在相對平坦的草原上急衝,轟的一聲撞在一隻馬蹄上。
戰馬一聲嘶叫,一個不穩的猛的向前撲去,馬首狠狠的砸在地上,馬脖子當場扭斷。
馬背上的騎兵不受控製的飛了出去,狠狠的砸在地上,然後被飛馳而過的戰馬踩成肉泥。
而那顆6千克的大鐵球所產生的慣性可不是一隻馬蹄可以讓其停住的,這一馬蹄也隻是讓其稍稍的改變了一下方位,然後向著另一個方向衝去。
在這般密集的陣形中,很難讓其避開所有馬蹄,又先後有兩匹倒黴的戰馬碰上了,自然又是一陣人仰馬翻。
這一幕幕在各處上演著,被當場砸中的,不管是騎兵還是戰馬,都隻能血濺當場。
可麵對這樣一幕幕血腥場景,其餘的哥薩克騎兵皆是一幅熟視無睹的表情,策馬匆匆掠過。
如果避閃不及的,甚至會毫不猶豫的從屍體或者傷員的身上踩過去。
哥薩克人的凶殘,不但對對手,對自己人也莫過如此,一支對自己都凶殘的軍隊,其戰鬥力都不會差到哪裏去。
何況,哥薩克人還精通騎戰,有著適合的武器,及非常優良的戰馬,這些因素加起來才造就了其凶悍的戰鬥力。
在敵騎兵進入到葡萄彈的有效射程之後,明軍炮兵立即換上可以成片殺傷的葡萄彈,頓時對哥薩克人造成了更大的傷亡。
牛眼大小的實心鐵球擊中人體,甚至可以將人打穿。
即便強壯的戰馬中彈一枚,也承受不住,實心彈會在其身體留下一個大血洞,甚至還會對其內髒造成進一步的傷害。
在哥薩克人再接近了一些之後,明軍炮兵又換上霰彈,霰彈比葡萄彈更小,彈丸更密集,所以殺傷範圍也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