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羽不能講那麼多,隻能講,如果這件事情做好,利國利民,建立的這個大公司,國有股份和私人股份並存,許多事情上,可以無往而不利。不擔憂官方障礙,又能募集到大批私人資本,發展起來,不可限量。
趙羽重點強調了蔣鼎文可以發多大財的問題,“總司令,河南民生凋敝,我們日子難過,所謂腳盆掀不起大浪,您深有體會吧?如果我們能發展起來,河裏有水了,還怕鍋裏碗裏沒有油水嗎?”
趙羽還強調了,河南和第一戰區,若果能為全國風氣之先,將來,委員長對他蔣鼎文這位老鄉,兄弟的寵愛和重用,還會小嗎?
蔣鼎文神情專注地傾聽著,將江浙南方人的商業頭腦充分發揮出來,很快進入角色,興高采烈。
趙羽啟發的方式,誘導他自己講出了一些規劃,自己再加以總結。這些要點包括:一,馬上以個人名義,捐獻適當的糧食和錢財,反正蔣鼎文在陝西搜刮了不少,家底厚著呢,這樣,一個大善人的名聲就出去了,爭取輿論支持,帶動其他人員捐獻,二,以趙羽招募的難民敢死隊員為基礎,作為勞動力,馬上選擇災難最嚴重的地區,將所有被擱置在倉庫裏的,趙羽幾個月前在美國生產和運輸回來的水泵,發電機等現代灌溉設備,拿出來派上用場,澆灌田地,作為示範,吸引省內的資本注意和加入。三,立刻利用趙羽的關係,利用長期救災的名義,向國府和委座報備建立建設兵團,開辦化肥廠等事情,求得支持。也立刻從美國購買設備,千方百計運輸到河南……
“總司令,我們以救災和自籌的名義,就可以辦理很多大事情,這些事情,可能有些驚世駭俗,可能有些不如委座等人的法眼,現在,都可以迎刃而解,反正,又不花中央多少錢兒,還處處利國利民,中央方麵不會遭遇太多梗阻,”
趙羽還建議,整體企業分成若幹股份,一部分自己掌控,一部分吸納其他資本。
“好,好!三弟心機玲瓏,智慧達人,思考很深邃,於我心有戚戚焉,哈哈!”蔣鼎文開心地大叫起來。
蔣鼎文的確開心死了,利用國難發財,哈哈,對頭,正是利用國難機會發大財!而且,發財了,還能肯定得到國民們一致肯定讚揚的。
這個發財的機會是他從來沒有想到的,趙羽在他麵前,打開了一個魔幻般輝煌的宮殿,讓他耳目一新。
“總司令,我們還應該精兵簡政!將精簡的部隊兵員,轉化為農業建設兵團,”
“等我們的水泵澆地被大家所知,馬上就能引起轟動。”
“現在國難當頭,抗戰維艱,如果要美國人空運機器,以前肯定是不行的,現在嘛,嘿嘿。機不可失啊。”
“培育種子問題,先不必考慮那麼多,用土法培育,比如玉米,用人工選株的方法,人工授粉,精心培育,也能讓玉米種子質量提高。”
“河南有一個農業上的惡習,小麥生產是望天收,不澆水,都說,澆麥如舍秋,這種觀念太錯誤了,必須澆灌麥子,極大提升產量,”
趙羽的每一句話,都撓在蔣鼎文的心癢難熬之處,讓他興奮得連連點頭。
兩人又完善了更多細節,蔣鼎文看看天色已經晚了,讓副官告訴將領們,等候一段時間,自己拉著趙羽,乘車直奔湯恩伯的行轅。
到了行轅以後,三人暢談,蔣鼎文成為吹鼓手,猛烈鼓吹趙羽的宏偉計劃,湯恩伯聽著聽著,也入迷了。
湯恩伯主政河南實際,為了軍餉和糧食,費盡周折,他壟斷貿易,厲行經商,又橫征暴斂,為的就是糊弄住幾十萬軍政人員的嘴,現在,有了發財機會,又可以泯滅大災,何樂而不為?
湯恩伯同樣對農業科技不懂,卻很聰明地提出了一個問題,考察趙羽的計劃可行性:“你說,河南農業不澆小麥,那是多少年的傳統,澆灌小麥以後,小麥一直不熟,拖累玉米無法種植,你怎樣在小麥延期以後,保證玉米還能種植?如果耽誤了玉米,你多打的小麥夠彌補嗎?”
趙羽笑笑,這個問題,在幾十年前,中國就解決了,“很簡單啊,總司令,二哥,我們用麥壟點種之法。”
這就是用撐杆撥開麥行,用鏟子,小鋼釺,或者特製的竹質和鐵質點播器,提前播種,可以保證玉米的種植時間,趕出生長季節。
“行啊,行!我看行!”湯恩伯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