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濤在永奠軍堡停留了大半個月的時間,派去各地的陸鼎營一部傳回的消息是,已經超額完成了任務。趁著各自軍堡群龍無首,他們已經拿著陳濤的軍令,按照陳濤既定的布置,完成了所有軍堡低級軍官的抽選和對調。
這意味著,陳濤在十二個軍堡之內打破原有山頭的第一步已經圓滿完成。
其間,雖然有不少的插曲,但總歸還都是有驚無險。除永奠之外,其餘的軍堡在執行的時候,都沒有遇到太大的阻礙。
而隨著第一步的塵埃落定,陳濤安排陸鼎暫時接管永奠軍堡的防務,隨後,以傷勢初愈的原陸鼎部副統帶方孟達署理營統帶,返兵靉陽。
而與此同時,由京師北上的熊廷弼也終於趕到了重鎮沈陽。
…
彼時的遼東形勢,實在是差到了一定的地步。
熊廷弼還在路上的時候,開原重鎮便已失守。而隨著開原軍堡的失守,鐵嶺儼然已經成了一座孤城。開鐵二城在遼北的地位不言而喻,開原已然失守,鐵嶺則萬萬經不起再失。故而,熊廷弼尚未到任,命令已經下達,調遣李如楨率軍馳援鐵嶺,務必加強防衛。
可事與願違,李如柏雖為將門虎子,打仗的技術卻沒有跑路的技術好。熊廷弼到沈陽後不久,前線就傳來了鐵嶺失守的消息。
如此,開原先喪,鐵嶺後失,遼北用以西遏蒙古、北控海西、東逼建州、南屏沈陽和遼陽的開鐵防線已經完全被後金破除。
如此一來,遼陽、沈陽被迫處在了麵對後金的第一線,隨時都有可能遭到襲擊。熊廷弼利用開鐵一線屏障抵禦敵軍的計劃宣告破產,遼東形勢頗為嚴峻。
熊廷弼恨透了臨陣脫逃的李如楨,鐵嶺失守的消息傳回沈陽,他當即將李如楨罷官免職。
不過,泄憤固然是要泄憤的,戰敗也自然是要有犧牲品的,但遼東的形勢如果不加以改變,恐怕開鐵之後,遼沈也將不日淪落敵手。熊廷弼焦頭爛額之下,隻得與薩爾滸戰後升任副經略的遼東巡撫周永春磋商對策。
周永春為人勤勉,心細如發,在遼東巡撫任上,督理後勤,實為經略之最佳臂助。一向對同僚不能正眼相待、極易發火的熊廷弼在他麵前,也隻得暫時收斂了脾氣。
“夢泰兄(周永春,字夢泰),開鐵已失,遼沈屏障盡喪。你在遼東的時日不短了,對於遼東的未來,你可想過有什麼好的提議?”
周永春在楊鎬走後,獨自支撐遼東戰局,已是精疲力竭,終於有個願意辦實事的上司來了,他自然要吐吐苦水,連忙道:“經略有所不知,遼東此地,經營維持實在是困難,無論從哪一方麵來看,都可以說是捉襟見肘啊!”
“哦?此話怎講?”熊廷弼追問道。
周永春長歎一口氣,解釋道:“經略在京中之時,對於遼東的大體狀況想必也是有所了解的。自李帥歿後,遼東軍鎮便已經分崩離析。所謂軍戶,身無片甲,手無寸械,隨營糜餉,整日裝死扮活。他們都是些種地的農夫,會用鐮刀,哪裏用得了戰刀?平時到了發餉銀的時候,但凡不給,那是必定要鬧餉的。朝廷軍餉給的不足,自然是原因,但絕不是主要的原因。即便是給了軍餉,作戰的時候,他們依舊貪生怕死,一人逃則萬人逃。且並不逃回本軍衛,而是拚命向南逃竄。是以,人數越來越少,早無可戰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