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卷 第二百九十五章:愁事(1 / 2)

漢城,景福宮。

朝鮮國王李倧愁眉不展,唉聲歎氣。

下屬重要謀臣站在階下,各有各的心思。

謀臣崔鳴吉說道:“大王,險山鎮那邊已經是第三次來函催促了,若再不盡快答複,怕是會惹惱了陳帥,到時候,兵鋒直指,必釀大禍!還望大王三思!”

李倧又何嚐是不知道陳濤的脾氣?

陳濤那是武將出身,能有多好的脾氣?一言不合,拔刀相向,這才是武人所為!

若是一不小心把他給惹惱了,其後果,絕非是李倧可以承擔。

他歎口氣道:“孤王又何嚐不想早早的給陳帥一個交代?可這……涉及的官員如此之多,又有什麼辦法呢?難不成全都不要了?這……沒這樣的道理啊!”

他這麼說,也是無可厚非。

此次貪墨案,整個朝鮮八道裏麵,幾乎所有的高官都參與進去了。出事的並非是平安道而已,隻不過,平安道的確是鬧得最大的一個罷了。

李倧也想果斷處置,但那是他統治朝鮮的全部班底,若是一夕之間盡數廢去,那他日後這個國王還要如何做啊?

看他為難,宰相金自點開口道:“大王,其實,這件事情說出來,也不能完全怪我朝鮮一方。這事情,還不是明廷那邊搞出來的?若是陳帥有意見,大可以和明廷去溝通,何以偏偏要逼迫我等呢?朝鮮再不濟,也是大明的藩屬。您是一國之主!他呢?不過是明廷一個武將!我等禮讓於他,他卻著實不應該時時處處都想著欺壓到我們頭上才是啊!”

他這麼一說,李倧就稍稍有些動搖了。

的確,事情正如金自點所說的一般。

若是平時,誰有那麼大的膽子,敢去擅動陳濤從軍庫裏麵撥下來的款項呢?還不是為了封典一事,明廷咄咄逼人,才搞出這樣的事端來?

李倧問道:“明廷那邊,還是不肯鬆口嗎?”

金自點說道:“其實,也可能並非是明廷皇帝的意思,但使節本身就代表了皇帝!我朝鮮自從您登位以來,雖然明廷也派遣使者,如之前陳帥一般,前來慰問,也承認了您登位的事實。可卻從未有過正式的封典!名不正,則言不順。自古封典,都是剛剛登位之後,就要進行的。否則,明廷不承認您的王位,您又如何能夠名正言順的坐穩這個位置呢?您知道的,我們派遣使者,多次懇求,明廷才答應派人前來主持封典儀式。自明廷至此,路上,使節已經走了整整的四個月!明知道他們一路拖遝,我們卻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他們要車馬費,我們拿什麼給他們?更何況,僅僅是車馬費,能夠滿足他們的胃口嗎?若是因為招待不周,而惹怒使節,這個,我們也是無法擔待的啊!”

金自點此話說得雖然都是歪理邪說,但在李倧看來,卻甚是在理。

道理無他,大明是朝鮮的宗主國,李倧得位不正,必須要得到明廷的認可,才能夠名正言順的做這個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