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要給蕭晟輝續弦,女方定的是左都禦史的女兒,王氏。三十五歲是個孀婦。但左都禦史心疼女兒便同夫家求了合離書將女兒接了回去。

若非這王氏是合離過的女人,這樣身份的女子又怎會給蕭晟輝這樣的人續弦?

聽聞。這王氏還有一兒一女,都留在夫家那裏教養。夫家也是個良善人家,聞聽左都禦史想要再給女兒尋個夫婿他們也是樂意見得,他們也不希望王氏一個人苦苦度日。

婚期便定在了半年之後。但蕭晟輝似乎有些急,硬是將婚期提前了兩個月。他給出的理由是。

“家中沒個女人管著實在不像話,上次睿哥兒犯得那件糊塗事。若是有個人在旁管束提點著也不至於丟了性命。”

正在這個當口,金珠突然失蹤,聽說是同人私奔逃出蕭府。老太太氣結更是覺得苦了蕭晟輝,對他續弦的事情很是上心。

王家也表示理解。於是兩家便將婚期定在了四月之後。

借著這個事兒,老太太在看看她的大兒子,別說妻子了,就連那個她看不上眼兒的小韓氏都沒了。哪能任由兒子如此下去,後院怎麼能沒個女人呢?

於是她也開始明裏暗裏讓蕭晟軒也續弦。

蕭晟軒則是一臉的為難。

“母親。這女人多了就是麻煩,若非當初納了小韓氏進門。君兒怎會難產而死,兒子又怎會孤枕這麼多年?”

老太太道:“可你如今後院沒人打理,怎麼都得娶個賢惠的管理著府中中饋,走動關係。”

蕭晟軒倒不覺得這是個事兒,隻道:“兒子這爵位早晚都是要傳給梓淵,走動自有大兒媳婦去走動,我都已經是把老骨頭了,也該功成身退,安享晚年了。況且府中中饋早就交由兒媳婦們去辦,母親就不要掛心了,我都這麼大年歲了孫子都有了,續弦就算了。”

老太太想想也是,都是做爺爺的人了,於是也不再強求,一心打理二兒子的婚事。

蕭晟輝前腳剛走,楚嬤嬤後腳就回了。老太太見楚嬤嬤回來了,拉著她的手就急急問道:“可查出些什麼消息?”

楚嬤嬤也不敢耽擱,緊著道:“青娘查著查著線索就斷了,自從出了京城之後就輾轉了各個地方,似乎是有人故意將青娘的事情隱藏了一般,咱們的人查不到什麼,倒是竇娘子那頭查出了點眉目。”

老太太一顆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催促道:“你快說,別賣關子。”

“那竇娘子名喚趙璿,並不是京城人士,從小同寡母一起生活,寡母似乎不怎麼太喜歡她,從小不是打就是罵,十歲的時候就打算把她賣到柳青縣的勾欄裏頭去,那時十歲的趙璿已然通曉事理,知道勾欄是個什麼地方,在勾欄院門口拚命哭喊,死活都不進去,正巧被路過的竇學士給救了,出了銀子買了回來,見她聰明伶俐便收做義女,從此便在竇府讀書識字才情絲毫不輸給男子,後來嫁給了竇乘為妻。”

老太太紅了眼,心疼道:“真是可苦命的孩子。”

隨即又緊著問道:“趙璿可同青娘有什麼關係?可是青娘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