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瀾已無性命之憂,所以當她站在祭劍台上時,那一刻她的內心深處湧現出從未有過的平靜。
縱身躍下的刹那間,卻有一道比她更快的身影決絕的跳進了劍爐。
曾經那樣熟悉的清俊容顏,一如往昔泛著溫暖的笑意,此刻卻已深處烈火中痛苦地看著她。
淚,毫無預警的滑落下來。
“啊……啊……”碧水嘶吼出聲的不是連貫聲音,而是雜亂無章的單調音符。是的,她是個啞巴,生下來就不會說話,但她從來都沒有埋怨過上天的不公,然而在此刻,排山倒海的恨意席卷著她。尖銳的痛從腳底到額頭,滾燙的汗,冰天的寒……
她想笑,卻發不出任何聲音;她想哭,眼淚卻被劍爐中噴湧而出的烈火蒸幹,喉嚨撕裂,她的神智開始漸漸模糊。
怎麼會這樣?她不是已經安排微瀾離開了嗎?
她恐慌的伸出雙手,那雙因為常年煆劍布滿粗繭的手指無助的試圖抓住微瀾。
然而,身處烈火中的微瀾卻苦笑搖頭:“我常在想,如果時間可以重來,我寧願患有啞疾的那個人是我,而不是你。”
微瀾的身子正在一點點的融化,碧水知道,他每說一個字都要承受撕心裂肺的痛苦,她多麼想對微瀾說:“別說了……求你別說了!”
然而,她又能說什麼呢?她是個啞巴,一個該死的啞巴!她生命中唯一的溫暖馬上就要離她而去了!可她隻能將自己蜷縮成一團,臉龐埋在雙膝間,不去想、不去聽,但在耳邊縈繞徘徊的聲音又是誰的呢?
“姐姐,答應我,你一定要好好的活著!”
碧水身體顫抖著,她知道從此以後陽光將從她的人生裏消失,她將在漆黑無邊的阿鼻地獄裏永世輪回。
微瀾血肉凝於劍身的瞬間,竟然發出一道刺目的眩光,那劍似有靈性般飛離劍爐直直的垂於碧水的麵前。
碧水握劍……廝殺。
那樣一場殘酷的屠殺,沒人有膽量敢親眼目睹第二次。
碧水和那把劍幾乎融為一體,每個招式都狠辣異常,有著絕望般的嗜血瘋狂,好像那把劍專門是為殺人而生。
此刻的碧水殺人,完全就像是一場華麗的藝術表演。
劍飛,血濺。
她最後殺死的人是她的父親。
也就在那一天,她親手毀了自己的家。劍莊三小姐下手狠辣,屠殺滿門,儼然成為眾人眼中的惡魔。
再後,所謂正義人士莫不想取其首級,奪其手中神器,卻均被其斬殺。
再後,碧水被人陷害性命垂危得遇楮墨,他坐在輪椅上,將修長幹淨的手指伸向她:“可願用你手中的微瀾劍助我稱霸天下?”
過膝野草,纏繞攀附著九隻褐色壇子,透出陰森之氣。
皇宮裏的人私底下都說這裏是不祥之地,可對於碧水來說,門裏門外其實都一樣。隻要身處皇宮,全都是困守芳華的牢籠之所,沒什麼區別。
暗夜天空下起了綿綿細雨,碧水緩緩起身,眸光望向緊閉的大祠堂,那裏依然一片漆黑……
這樣的黑對於鳳夙來說,並不能稱之為黑暗。
一個多月前,她雙眸俱瞎,那時候的墨色黑暗勝過此情此景千倍、萬倍不止,但在此刻她看到了楮墨的雙眸,漆黑深邃,好似世間最為耀眼的黑曜石。
“顧紅妝,朕等你很久了。”楮墨聲音清洌,猶在耳邊回蕩,似夢非夢。
他緊緊的鉗製住她的手腕,修長指節泛著青白色,可見力道很重,如果鳳夙有心,她或許能夠感受到撕心裂肺的疼痛,但她眼神一片冷寂,除此之外,再無其他神色。
他叫她顧紅妝,她並不意外,由此可見,楮墨並未認出她是鳳國公主。
鳳國天啟三十五年夏,楚國來犯,鳳皇親率大軍趕赴邊境抗擊楚國大軍。
楚皇昏庸,親小人遠賢臣,屢戰屢敗。同年秋,兵敗嘉定。鳳皇趁勝追擊,轉戈西上,渡順河直擊楚國邊塞重城汾陽,汾陽大軍傷亡慘重,麵對勢如破竹的鳳國大軍,楚皇請求講和,鳳皇綬,隔年春,楚國太子楮墨作為質子被送往鳳國,此舉隻為防止鳳皇變卦起兵楚國。
楮墨被送往鳳國那一天,鳳國將士巋然,整齊的步伐和鏗鏘有序的盔甲摩擦聲幾乎響徹都城,往日熱鬧喧囂的街市被震得回音繚繞。
鳳夙站在城樓上,母親薑姬牽著她的手,靜靜的望著楮墨。
十四歲少年坐在輪椅上,被侍從推著一路前行,穿著一襲月色長跑,黑發在風中肆意飄散,側臉生硬,俊雅的麵容夾雜著幾分偏執和冷漠。
雖為人質,其實好比階下囚,但那一刻,鳳夙確信,她在楮墨的眼中沒有看到難堪和羞辱,反而看到無邊無際的黑暗和冷漠。
時逢亂世,天子一聲令下,就必須拋下所有,背井離鄉,這就是身為臣子和皇子與生俱來的使命和悲哀。
楮墨在宮外別院被囚禁兩年之久,到了天啟三十八年春,楚皇派使者進獻奇珍異寶達千件,隻為贖回太子楮墨。
當時燕國來犯,鳳皇有心化解鳳、楚兩國紛爭,免得舊敵未除,再添新敵,當日便釋放楮墨離開鳳國。
同年冬,鳳國被燕國所滅。
楮墨或許沒有見過兒時鳳夙,但他絕對見過長大成人的“顧紅妝”,而楮墨對她的憤怒也是有跡可循的。
因為大概四年前,鳳夙協助燕簫斬殺了楮墨父皇,楚國皇帝楮弘斐。
那年,她二十二歲,燕簫十八歲。
楚國經過多年休養生息鬥誌激昂;春末,三十萬大軍兵臨城下,圍攻沁陽。
沁陽乃燕國要地,倘若拿下沁陽,楚國進可取燕國,退可以保中原。
燕皇視沁陽為朝廷根本,關乎國家存亡命脈,於是命令守城大將楊駿儲糧屯軍,多年苦心經營。如此看來,沁陽城高池深、兵精糧足,縱使楚軍兵臨城下也不足為懼。但楚軍根據沁陽城防結構,采取長期圍困,以備伺機攻城。
楚軍險惡,圍著沁陽城修築城堡,控製水源交通,切斷沁陽與外城聯係,據說此計乃楮墨所獻。
此計一出,沁陽守城楊駿屢戰不利,退守內城,屯兵休養,堅壁自戰,等待燕國增兵救援。
秋末,燕皇派兵十萬增援沁陽,但還未到沁陽邊城,就被楚軍擊退。
初冬,燕皇派兵馬元帥孫馳率軍解困,奈何孫馳年老,剛出燕都不遠就病倒在行軍途中。
燕皇大怒,手下無良將,皇子多無能,唯有燕清歡可堪當重任,適逢燕清歡巡視偏城江河大堤,就在燕皇急召燕清歡速速回朝時,鳳夙對燕簫說:“瀟兒,此乃功成名就,皇上對你委以重任之時,莫要把良機錯給他人。”這裏的他人指的自然是燕清歡。
於是十八歲的燕簫在朝堂上主動請纓率軍迎戰,一番雄心壯誌,為燕皇解憂,為國盡忠,說的燕皇大聲呼好,就連群臣都對其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