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放心,我不會提無理的要求,更是不會讓您為難。”盧小天笑道。
“你也想做混動?”施羅德試探著問。
盧小天搖頭,“中國人有句古話,想要學會跑,得先學會走路,混合動力確實是未來發展的趨勢,也是當下的熱門,可是我並不打算做。”
施羅德稍稍鬆了一口氣,附和道:“大約十年前,我們就已經在研發混合動力技術了,技術很成功,做了一部分汽車,但是沒有堅持下去。”
盧小天點頭,趁機個自己添了一點砝碼,故作不經意的點頭說:“這個事情我也聽說過,當時啊奧迪公司生產的,一共生產了兩百多輛汽車,百公裏加速隻要7秒,因為混合動力必然有兩套動力係統,成本注定控製不住,即便是上批量,混合動力汽車也要比同類型的汽油機貴4千馬克左右,導致將近有一半的車沒有賣出去。”
施羅德張大嘴巴,這次是真的吃驚了,剛才不過是隨口附和了一句,沒想到盧小天說得比他還要詳細,雖然這不是什麼秘密。
“你怎麼知道的這麼清楚?”周平安忍不住插了一嘴。
盧小天說:“我這人沒什麼愛好,就是喜歡琢磨前沿的技術動態。”
周平安不說話了,心想我是專門搞發動機的,而且在大眾工作了這麼久,依然沒有盧小天知道的多,畢竟這是被大眾放棄的技術,還是在德國發生的,應該隻有少部分人知道,盧小天是怎麼知道得這麼清楚的?
童維冬要務實得多,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他已經放棄了討論,拿出紙筆開始做記錄。
施羅德回過神,又問:“你不會是想換取柴油技術吧?”
不知不覺中,施羅德已經把盧小天視為一個專業的技術人才才對待,甚至把盧小天放在跟自己同樣的位置上,第一時間想到了柴油轎車。
柴油技術也是節能減排的一個重要途徑,一方麵是油耗低,同樣的車型,在同樣的路麵上行駛同樣長的距離,柴油發動機的油耗大概是汽油機的60%。
油耗少了,排放自然就少了。
另外,柴油機的排放比汽油機要清潔得多,新世紀以來,各大跨國公司已經在開始著手在中國推行柴油機技術,花費了很多心思,最後都沒能取得預想的效果。
之所以這樣,原因有很多,有人說是中國的有關部門固守己見,推脫說拿不出生產清潔柴油的巨額技術改造費用,也有人說是有關部門覺得柴油產量有限,不夠重型卡車、工程機械、農用拖拉機,以及出口的需要,根本沒必要發展柴油技術。
畢竟中國的汽車行業特點是重大於輕,以2001年為例,中國的汽車產量是234萬輛,轎車隻占有70萬輛。
這還是在轎車市場開放,比重上升的情況下。
從石油冶煉來講,柴油的產量確實有限,大概組成如下:15%的柴油、52%的汽油、5%的焦油、12%的航空煤油、6%的蒸餾氣體、7%的潤滑油和瀝青,外加3%的燃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