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冬天,加爾馬納、馬克曼、因瓦人之間的戰爭終於結束。隨之而來的事情是,因瓦人為了處理他在東方的利益而把大軍重新調集到貝伊謝希爾海北岸。原本,特朗西特斯人期待著加爾馬納人會相應香檀人的號召,協同他們一起進攻安維赫人。然而事實卻剛好相反,加爾馬納人在停止戰爭後,不僅不準備向安維赫人發起攻擊,他們反而與包括安維赫、特朗西特斯在內的各國簽署了友好互利的協定,允許這些國家在他們的國內購置軍事物資和裝備。為此,聯軍指責加爾馬納人的行徑是可恥且卑鄙的,指責加爾馬納人的道德遭到了財富的玷汙。然而特朗西特斯人可能已經忘記了他們無數次曾經做過的“卑鄙行為”,在加爾馬納與安維赫人發生戰爭的那些日子裏,他們總是興衝衝地與雙方締結協議,試圖通過兜售軍需物資為自己聚斂大量財富。
因為這個緣故,即使貝納利奧仍然顯得躍躍欲試,可是共同議事會的大多代表決定從香檀撤軍。當神武國王派出一批使者質問聯軍代表的時候,聯軍代表反詰說,如果神武國王能把自己講過的事情兌現,他們也沒有理由從香檀離開。於是神武國王隻能單獨求助於貝納利奧,懇請他能繼續為了香檀人的自由而戰。貝納利奧答應了神武國王,並且立刻向雍鎖帶領的士兵發起猛烈的攻擊,然而就在雙方士兵僵持不下的日子裏,安維赫國內爆發了規模巨大的叛亂,雍鎖被元仲授意立即簽署一份和平協定。於是雍鎖極力遮掩國內動蕩的局勢,並主動提出他們願意將香檀劃江而治,西南方的土地歸於康正,東北方的土地歸於神武。貝納利奧懷疑安維赫人正在麵臨一場嚴峻的局勢,可是他也不願意放棄一個能夠迅速為自己取得榮譽的機會。因此他很快代表神武與雍鎖簽訂了一份正式的協議。之後,雍鎖便急急忙忙領兵返回了安維赫。
在貝納利奧安排士兵們乘船離去的時候,神武得知了關於安維赫人動亂的確切消息,因此他試圖鼓動貝納利奧趁機進攻康正。可是貝納利奧手下的士兵已經不願意為神武繼續戰爭,而且貝納利奧本人也急於返回國內享受特朗西特斯人給他的讚譽,所以他以“和約墨跡未幹,未免貽人口實”的理由離去了。
這時候,阿尼斯看到安維赫人受困於內亂,便趁機占領了從安維赫人的領土延伸出來的一個狹長半島,這裏環境惡劣,鮮有人居,但卻是海盜們——當然也是阿尼斯最為樂意停靠的棲居地。不過內外交困的元仲仍然譴責阿尼斯背叛和平條約的惡行,他說他們安維赫人不允許自己的領土受到任何形式的侵犯。後來,當安維赫國內叛亂之風稍稍平息的時候,元仲立刻組織起一支針對阿尼斯的遠征軍,而且可能是由於厭倦了國內的政治風波,元仲居然主動擔任起這支軍隊的統帥,並且說他將抱著必死的決心與詭詐的暴徒戰鬥。可是元仲還未及出發,便在一場宮廷內亂中被毒害了,元仲的外親成功當權。至少在當代的安維赫史學家們看來,他們是一群徹頭徹尾的賣國賊,因為他們為了維護自己那可憐的統治,分別向許多國家割讓了大片的領土。但是在我敘述的年代,他們卻成功地把自己偽裝成國家大義的代表。在很長時間裏,後人對他們永遠隻有正麵評價,元仲則是無可非議的懦夫與叛徒。可是事實上,在他們治下的安維赫不斷簽署屈辱的和約,不斷遭受敵人的入侵,他們的國家四分五裂,民不聊生,屍橫遍野。然而他們卻能夠把自己那可恥的統治維持了百年之久,並且成功樹立起一座牢不可破的高牆,把人民禁錮其中,使人民信仰他們——無論出於自願或者他律——就像信仰一個神明一樣。也正是他們,編造出了一種貽害萬年的“真理”,它不僅成功誆騙了自己的國民,甚至險些欺騙了整個世界。
同年冬天,加爾馬納、馬克曼、因瓦人之間的戰爭終於結束。隨之而來的事情是,因瓦人為了處理他在東方的利益而把大軍重新調集到貝伊謝希爾海北岸。原本,特朗西特斯人期待著加爾馬納人會相應香檀人的號召,協同他們一起進攻安維赫人。然而事實卻剛好相反,加爾馬納人在停止戰爭後,不僅不準備向安維赫人發起攻擊,他們反而與包括安維赫、特朗西特斯在內的各國簽署了友好互利的協定,允許這些國家在他們的國內購置軍事物資和裝備。為此,聯軍指責加爾馬納人的行徑是可恥且卑鄙的,指責加爾馬納人的道德遭到了財富的玷汙。然而特朗西特斯人可能已經忘記了他們無數次曾經做過的“卑鄙行為”,在加爾馬納與安維赫人發生戰爭的那些日子裏,他們總是興衝衝地與雙方締結協議,試圖通過兜售軍需物資為自己聚斂大量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