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尋找天音 第265章 吊張遼白石遇姐妹
眾仙女告別郭楚望,朝著永嘉縣城方向而去。
賈盅見了鈡釹的行為不解,問道:“鈡釹,你不是說,《瀟湘水雲》是你的作品嗎?為什麼不對他說出來?”
鈡釹道:“算了,郭楚望是個音樂迷,看他那份癡情經兒,我就原諒他的祖先了,他們也是想成名嘛。我現在已經是天仙了,替他們想想吧,如果把事情戳穿了,中國的南宋社會對郭楚望的祖先會是什麼看法?郭楚望幸苦幾十年的成果就會化為烏有,他會落入那種遭人歧視的境界,何苦呢?他把我的作品改編了,改編的效果還是算不錯的。我原諒他吧。誰叫我們是天音十二釵呢?應該心胸大度一點。”
賈盅說道:“鈡釹姊姊的心胸開闊,我等不及呀。”
公孫鍾也說道:“我讚成鈡釹妹妹的做法,這才是我們天音十二釵的本色。音樂就是教化人的,讓人們培養良好的情操和品行,我們自己也要帶頭嘛。”
呂娘也說道:“鈡釹妹妹的說話,代表了我們十二釵的心聲。理當如此呀。”
走了一段路程,公孫鍾忽然對呂娘說道:“呂娘妹妹,我們本來是要去訪問郭楚望的,但是我們現在已經碰到了郭楚望,了解了他的情況,沒有必要再去永嘉縣了,不如直接去饒州的鄱陽縣,去看看薑白石,看看他的文學創作與音樂是怎麼樣結合起來的,取得哪些成績?怎麼樣?”
“好哇,我正在想,我們還去永嘉已經沒有意義了,你這麼一說,我又有興趣了。好吧,我們往饒州去。”呂娘說道。
於是眾仙女調轉方向,往饒州的鄱陽縣而去。
薑夔,南宋文學家,音樂家。字堯章,別號白石道人,漢族,饒州鄱陽(今江西鄱陽縣)人。南宋詞人。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早有文名,頗受楊萬裏、範成大、辛棄疾等人推賞,以清客身份與張鎡等名公臣卿往來。人品秀拔,體態清瑩,氣貌若不勝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工詩詞、精音律、善書法、對詞的造詣尤深。有詩詞、詩論、樂書、字書、雜錄等多種著作。今存詞八十多首,多為記遊、詠物和抒寫個人身世、離別相思之作,或感傷身世,抒發鬱鬱不平之情。偶然也流露出對於時事的感慨。其詞情意真摯,格律嚴密,語言華美,風格清幽冷雋,筆調瘦硬清剛。
薑夔的父親名薑噩,祖籍在饒州所轄的德興縣。紹興三十年進士,以新喻丞擢知湖北漢陽縣。因生計和應試之便,舉家遷鄱陽縣入籍。鄱陽是贛東北的門戶,扼水陸交通的要衝,物產富饒,商賈雲集。宋室南遷後,人口激增,钜子顯達,來往此間,更日見其繁榮。薑夔出生於書宦門第,幼年隨父受教,擅長詩詞,熟諳音樂;複得父輩文墨交往的感染,城市歌舞的熏陶,為其愛好和學識的長進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薑夔少年喪父,曾隨姊生活。得親友介紹,就學於詩詞名流千岩老人蕭德藻,得其賞識,並娶其侄女為妻。薑夔為人清高,不汲汲於功名,一生困頓。終其身為布衣;但以詩詞、音樂及書法與人交往,藉此謀取生計。
自青年時期起,他就廣為交遊,往反羈滯於江淮湖杭之間;結識了當時宿儒名士如範成大、楊萬裏、辛棄疾等人,豐富了學識,提高了詩詞和音樂的創作水平。詞至南宋已發展到高峰,詞家輩出,取材廣泛,筆調不一,斑爛繽紛。但一般詞人所作,多依傳統詞格填製;有的已拗口,不易歌唱。薑夔因嫻通音律,於通用詞調外,每自創詞牌,自製新調曲譜,並能吹彈伴和;舊的詞調經他的手筆,有因詞意和演唱所需而破格出新者,如平韻《滿江紅》。這在當時確屬難能可貴。
說到薑夔自製音律,與他結識兩位精通音律的美佳人大有關係。
薑白石早年曾客居合肥南城赤闌橋之西,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初夏的下午,薑夔在合肥的勝景逍遙津公園憑吊三國張遼大將軍的傳說。季節還是初夏,公園的荷花還未完全盛開,薑夔站在湖邊,兩岸柳色夾道,綠樹成蔭,左邊一帶是荷塘,荷花正待開放,薑夔興趣盎然地站在池塘邊,欣賞這含苞待放的荷花,一時心血來潮,信口吟道:
空城曉角,吹入垂楊陌。馬上單衣寒惻惻。看盡鵝黃嫩綠,都是江南舊相識。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強攜酒、小橋宅。怕梨花落盡成秋色。燕燕飛來,問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後來回到住所,薑夔先生又在詞前加了個小序:客居合肥南城赤闌橋之西,巷陌淒涼,與江左異,唯柳色夾道,依依可憐。因度此闋,以紓客懷。
這是作者的自製曲。通篇寫景,而作者寄居他鄉,傷時感世的愁懷,盡在不言之中。上片寫客居異鄉的感受。垂楊巷陌,馬上輕寒,邊城春色,舉目淒涼。而眼前柳色,“鵝黃嫩綠”,卻與江南相似。下片寫惜春傷春情緒。清明攜酒,唯怕花落春去。全詞意境淒清冷雋,用語清新質樸。在柳色春景的描寫中,作者的萬般愁緒,無限哀怨之情,也就巧妙自然、不著痕跡地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