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想想,大家都知道李汰乃是青史留名的大清官,那麼你敢拿自己跟李汰比麼?哪怕你自認為比李汰還要清廉,你也不能自比。雖然可以用他的詩句,但是不免有些下乘。所以這種自比,最好由其他人之口說出來才合理。”
“如此看來,這楹聯不是鐵保書寫也就理所當然了,這字跡不符自然也就解釋得通了。但是這字跡偏偏酷似鐵保的風格,甚至有鐵保的鈐印。這就隻能說明一件事,有人模仿鐵保的字跡,然後贈送予鐵保,得鐵保認可而被蓋上私印。”
“那什麼人會模仿他人的字跡,還偏偏寫上這種詩句?結果不言而喻,應該正是獻媚者。當然說獻媚者有些嚴重,或許隻是屬下、仰慕者之類的。”莫川將自己看法一口氣道出。
頓時現場一片沉寂,所有人都被莫川這邏輯給驚呆了!雖然心中好似有許多疑惑,偏偏卻找不出理由來反駁。
“好!好一個文化邏輯!”楚三笙第一個叫好起來。
莫川的從文化邏輯這個角度品鑒,雖然依舊有不合理的地方,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個角度確實令人有種撥開雲霧見青天的感覺。
古代文人引用他人詩句自喻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按理說鐵保拿來書寫其實問題也並不大,莫川的解釋雖然在理,還是多了幾分強詞奪理。
不過,這“強詞奪理”在當前這幅楹聯字跡不符的情況下,互相對比之中自然顯得頗為有道理。
“不錯不錯,能從一幅楹聯中看出這麼深的東西,看來這位小夥子對這塊研究很深啊!”丁老稱讚道。
引得莫川都覺得不好意了,他算哪門子研究,隻是機緣巧合誤打誤撞罷了。
“過度解讀了吧?”有人開口質疑道。
“哎,這種程度談不上過度解讀。正所謂曆史沒有真相,那麼我們怎麼研究曆史?當然不能僅僅依靠各類史料記載,很多時候都是依靠考古挖掘,進行推測。這位小夥子這番解讀,看起來不起眼,或許對於鐵保的研究就能提供了一條頗為不錯的依據。當然啦,這前提是這幅楹聯確實是明清之物。哦,對了這是誰的?”丁老解釋道。
這丁老不愧是為人師表,這番不偏不倚的態度,說得頗為令人信服。
“我的我的。”郭成教連忙道。本來他還惱火買到了贗品,豈料莫川這番品鑒之後,卻令他這幅楹聯搖身一變多了幾分道不明的曆史韻味,更是收藏潛力大漲。
“原來是郭老板的,我建議啊,回頭找個專門鑒定機構,用碳14檢測一下,等有個肯定結果,這幅字大有收藏潛力。”丁老中肯的道。
“那是肯定的啊,哈哈,有老哥還有莫川兄弟的品鑒,我覺得這肯定是清朝的對聯。”郭成教心中高興,話帶笑。
“哎哎,這幅字能給我瞧瞧麼,我不碰就瞧瞧,難得碰到真品在眼前,不看看遺憾啊!”圍觀群眾中有人喊道。
“當然可以!”郭成教哪有拒絕的道理,連忙讓出位置。
頓時不少人擠過來仔細觀看,誓要記下一些特征,回頭萬一也碰到真品,這不正巧撿漏麼?
趁著眾人圍著對聯品鑒,莫川和楚三笙等人退到一旁,聊些熱乎話。
“莫川兄弟,真對不住啊,我之前還懷疑你來著,沒想到水平這麼厲害!果然是人不可貌相!”郭成教能屈能伸,向莫川表達之前懷疑的歉意。
如果您覺得《鑒寶》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6/63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