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扒過皮(2 / 2)

尤其是交流會負責人,臉色更是複雜到了極點。

這一刻,他的心中生出濃濃的私心,他希望莫川說的是錯的,哪怕如果這是真的,能夠一掃通瑞典當早上對罵的惡劣影響。

說到底,他終究是個自私的人,隻是他的自私隱藏的很好罷了。

在眾人心思蕪雜之時,莫川開了口。

莫川拿起手中的銅爐道:“你問我怎麼判斷,老實說,這件銅爐可真的有點難判斷啊,因為大家都能看得出來,這銅爐被扒過皮。”

“扒過皮”乃是行話,也可以說“洗了”,指的是被清洗、拋光、打磨過的的物件!

古玩這玩意,很多人追求的就是物件表麵歲月侵蝕殘留下來的各種痕跡,為此還發明出各種名詞,比如“包漿”、“沁色”雲雲。

這被扒了皮,某種角度上來說,這和新品有啥區別?

所以扒過皮的物件,不僅影響其欣賞研究價值,更是影響鑒定結果。

“這既然被扒了皮,自然也就很難從貼骨鏽,也就是皮殼來鑒定,從某種角度上來說,現在這銅爐跟新冶煉的其實也沒啥區別。”莫川語氣中略帶一絲無奈。

因為他雖然看出這是真品,奈何搜腸刮肚能找到的證據,都有些站不住腳。

銅器最難其實也最容易辨別的就是皮殼,也就是銅器表麵被腐蝕氧化的氧化膜,這氧化膜看起來似乎就是個化學反應,似乎很容易仿製,實則不然。

不論是放置於墓穴中,或傳世品,其歲月賦予的氧化過程都是極其複雜的,生成的皮殼也極具曆史感,很難通過人工手段氧化而成,所以有經驗的鑒寶師瞥一眼就知真假。

說的玄乎點,這就是曆史韻味。

莫川這無奈的話語,有人明白點頭,有人雲裏霧裏。

“不過,如果仔細觀察的話,還是能看得出來,這件銅爐的銅質很特殊。仔細看,這銅質十分細膩,顏色黃中帶黑,很有幾分藏經色的味道,這樣的鍛造工藝,即便是擱在現在也是十分罕見的。另外再看這爐壁扁寬、壁薄、壓手,正符合明清宣德爐的特征!據我所知,後世仿品宣德爐雖有精品出現,但是絕大多數卻再也難以到達真品的技藝巔峰,所以銅爐銅質一辯便知。”

說到這,莫川翻開銅爐,露出爐底:“再看這款式,這爐底雖然也被拋光過,不過這陽文隸書款式還是清晰可辯,正是‘大明宣德年製’。大家仔細看的話,可以發現,這個‘德’字,心上有一橫,這正是宣德爐真品的標示。”

莫川之前說的話,聽得不少圍觀好事者似懂非懂,有些聽得不大懂,反正聽起來似乎很牛逼的樣子。但是最後一句話他們倒是聽懂了,因為聽懂了,所以更加好奇起來。

“哎,我聽說過在印章上故意漏筆做手腳的,還沒聽說過宣德爐上還用這種小伎倆的。”有人感歎道。

“是啊是啊,為啥真品上就有一橫?”有人直接高聲問道。

如果您覺得《鑒寶》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6/63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