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一個刹那間,莫川和這名姓邱的鑒寶師展開了激烈的交鋒!
圍觀的群眾傻眼了,周圍的鑒寶師也有些傻眼,雖然他們也都知道現在行內依舊留有大量富有爭議的話題,但是此時突然因為一件不知真假的宣德爐引起的戰役……他奶奶的,你別說,還怪刺激的!
不少鑒寶師一臉鬱悶的發現,他妹的,他們竟然插不上口了。不得不說,古玩這一行,真特麼講究術業專攻,僅僅銅器這一項,就足夠人繞的。
瞅瞅現在莫川和這個邱老師的辯論點,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戰火都蔓延到“書法風格”、乃至“同類同時期”古玩特征上了。
“窩日,牛逼啊!”
“雖然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不過還是感覺好流弊的樣子!”
“同感同感!”
“難怪這莫川敢罵人,原來是真有水平啊!哎,哥們不好意思,我錯怪你了。”
“三人成虎,人言可畏啊!”
“可不是啊,以後再也不信別人瞎說了。”
正在絞盡腦汁,拚命抽調各方麵知識論證自己觀點的莫川不知道,他此時引經據典口若懸河的辯論,瞬間刷新眾人對他的糟糕印象,甚至給來掙到無數印象分。
畢竟能夠辯論成這樣,肚子裏要是真的沒點墨水能做到?
“哎哎哎,兩位……兩位……停停停,打住打住一下啊!”看到辯論速度逐漸慢下來的莫川而人,楚三笙站了出來。
不得不說,楚三笙站出來的時機很好,因為不管是莫川還是邱老師都有種搜腸刮肚之感,再辯論下去,意義也不太大。
兩人下意識齊齊住口,看向楚三笙。
楚三笙道:“兩位先聽我說一句,你們的辯論我也聽了,關於德字有橫無橫這一點,這也是行內謎題,畢竟《宣德彝器圖譜》一書中,也沒有詳細介紹這一點,我們且將這個爭議放下,從其他角度鑒定一下可好?”
宣德爐的名氣果然不是一般的大,便是研究筆墨的楚三笙,對此也了解一二。而他說的《宣德彝器圖譜》,傳聞乃是大明宣德年間禮部尚書呂震等官員奉旨撰寫的書籍,專門用來介紹宣德彝的青銅器。宣德爐自然就記錄其中。
邱老師聞言,蹙眉道:“這個爭議可以放下,不過據我所知,《宣德彝器圖譜》怕是晚明偽作,根本不足以拿來作為證據吧!”
楚三笙聞言一愣:“偽作?還有這說法?不好意思,我不是研究銅器,還真不清楚。”
莫川歎了一口氣道:“沒錯,目前有一種觀點認為最早記錄宣德爐的《宣德彝器圖譜》一書,乃是後世仿造者故意編寫的偽作,以達到將贗品宣德爐賣出去的目的。”
“這……這豈不是說,宣德爐也是假的?”眾人驚駭。
要知道《宣德彝器圖譜》乃是最早記錄宣德爐的書籍,其他記錄宣德爐的書籍或多或少都是參照了這本書,畢竟這可是當時宣德年間官方書籍,如果它是假的,那還有真的嗎?
邱老師歎了一口氣道:“莫老師說的沒錯,《宣德彝器圖譜》曆史原因有些複雜,據傳聞,當時有個叫吳誠的太監曾參與呂震對此書的編寫,後來於謙在明正統年間從吳誠手裏得到了副本,再後來,又有一名叫文彭的人,從於謙後人手中借來此副本抄錄,因此直到明嘉靖年間才在市麵上流通。”
“這樣的說法並沒有嚴謹史料記載。曆史上或許有這本書,但是幾經周轉之後,書還是不是原先的書,已經無從考證,加上此書在市麵上流傳之時又是宣德爐仿品橫行之時,這幕後有沒有推手,或者說這所謂的幾經周轉是不是仿造者故意編寫的故事,已經很難說了。”
說到這,邱老師表情顯得略有幾分落寞,資本的力量在古代其實已經展現出來。
“老實說,目前正史上,幾乎沒有可靠的史料有對宣德年間大批鑄造銅爐的記載,所以曆史上到底有沒有宣德爐,或者說宣德爐隻是當時商家的炒作,這還有待繼續研究。”
邱老師總結道,話一出口,令四周一片驚愕。
很多人還是第一次聽說這個言論,一時間震驚不已。
宣德爐這麼有名的銅器,竟然沒有可靠曆史資料記載,這不幾乎等於不被曆史承認麼?那麼莫川所指的“宣德爐”還到底是不是真品了?
如果您覺得《鑒寶》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6/63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