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能使鬼推磨。
隻要錢到位,啥都幹破碎。
錢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是,有錢,不但可以做科研,還可以享受一條龍的服務。
在金錢的加持下,藍光LED很快就被開發出來了。
大家都是高科技人才,給LED用樹脂之類的東西做個封裝並不是一個難題。
而且,白光LED的製造也並不困難,至少,辦法總比困難多嘛。
通常,白光LED可以采用兩種方法形成。
第一種,就是利用“藍光技術”與熒光粉配合,隻要電能激發出來的,就是可以形成白光的LED,這就是後世LED主流產品的製備原理;
第二種方法簡單一些,就是將多種單色光進行混合,根據三原色原理是可以合成白光源。
第一種方式還要多實驗,但是,采用第二種方式可就簡單太多了。
根本沒用耗時多久,沈光林就讓人做了一批白光源手電筒出來。
手電筒做出來的第一天,沈光林就帶回了家。
其實,這是用來測試LED的使用壽命和節能情況的,不是拿來裝的。
但無論如何,這也是全球第一例白光LED應用實例了。
長城牌手電筒實驗室版終於問世了!
為了這個課題,沈光林實驗室的張成他們前後耗時兩年多,花費不止上百萬,終於在1986年的年初完成了這項實驗。
現在時間看公曆確實已經是1986年了,這也可以說是1986年的開門紅。
同時,它也是沈光林實驗室物理組在1986年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如何將實驗室產品變成可銷售產品,任重而道遠啊。
不過,現在沈光林沒幹別的,正忙著玩他的高亮手電筒呢。
這手電筒可真亮,使用起來也非常節能,簡直太出人意料了。
本山大叔都說了,這個年代的手電筒也是家用電器呢。
手電筒太常見了,但是這麼牛逼的,還是全球首例。
這會兒,給普通手電筒用的經常是2節或者3節1號電池,LED是直流光源,也可以直接用。
而且,普通手電筒的光不夠白,也不夠亮,而且小燈泡的鎢絲還容易燒壞。
白熾燈的鎢絲是彈簧形狀的,有時候,鎢絲被燒壞了,看準方向,用手指彈一彈,燈泡又可以用一段時間。
這是這個年代的生活小妙招,沈光林都學會了,但是,在以後的日子裏也用不到了。
沈光林的這個新手電筒可就真的厲害了,由三色混合成的白光,極亮,但因為它是冷光源,又極為節能。
通過實驗對比,LED燈的節能效率是普通白質小燈泡的上千倍,而且還不容易燒壞。
果然足夠厲害呢。
不過,現在這一切還是實驗階段,還不能投入實用,還是得繼續研究出單獨的LED白光源,那個用途才會更加廣泛。
想研究LED,就需要一個長期穩定的燒錢環境。